2017年12月14日,翻着朋友圈,看着新闻推送的消息,一位因《乡愁》而结缘的余光中先生,他走了,但给我们留下了一大堆“金子”。让我们静静品赏他私藏的照片和流传的文字。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乡愁》,百读不厌,每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附:资料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抗战时期在重庆就读中学,其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及厦门大学。 22岁赴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4年。返台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他驰骋文坛,涉猎广泛,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其写作的四度空间。迄今出版著作50余种,包括诗集20种,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10余种,评论集 《龚自珍与雪莱》,翻译英美现代史学等10余种。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资料图:台湾著名文学家余光中。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