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查到儿子的高考成绩是589的时候,我并不是第一时间去祝贺儿子,而是带着莫大的失望深深地叹了口气,瘫坐在沙发里。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直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在高考最关键的时刻成绩缩水到这种程度。在随后报志愿的过程中,我花钱找了一家报志愿的专业机构,想方设法地要以这个分数报上985学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放下了所有,只为这一件事奔波,我还真发现了新大陆,有四所985大学的某些专业是可以达到的,于是,我兴奋地跑回家跟儿子分享这一消息。儿子跟我说,如果你愿意,我无所谓。这种态度落差使我无法接受,你考了这么点成绩,我费这么大劲给你找到去985学校深造的机会,咋还换了个热脸贴上冷屁股。直到朋友打电话来跟我说,千万不要在985还是211之间徘徊,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学什么,你应该问问孩子喜欢去985学校,还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的211大学,这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当我再次跟儿子沟通的时候,他说从知道成绩以后,没有一天晚上能睡好觉的,他不想为了去985而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又怕父母因为他去211而失望。我说,无论怎样,你都是我的骄傲,我连日奔波也只是为了你的将来能够幸福,如果你不感到幸福,反而感到压力,那不如遵从你的内心。最终我们达成共识,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种艰难选择中,选择了孩子的内心。在最后决定的一刹那,孩子忽然拥抱了我,流着泪跟我说,谢谢你对我的认可,我会认真学习,争取考研考到985。孩子的这个拥抱令我非常震撼,没想到家长对孩子的认可程度,会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我更是为了自己的这个转变深深地吐了口气,给自己比了个耶。
至今为止,我依然对985学校这件事念念不忘,每当得知他的某一个同学考上了名牌985学校,心里还是一抽一抽的,就像一把刀一样扎在我的心上,对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直到有一天,与几位孩子的同学家长偶坐一起喝茶,其中就有孩子考上一本的,还有考上专科的,一直在羡慕我儿子成绩那么好,考上了211大学,咨询我是怎么培养的孩子,我感觉到了刹那间的自豪。但同时我发现,大家谈论的主题一直都是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才导致了成绩下降,而从始至终没有一句讨论自己作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正确。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据我的观察发现,中国式家长对于教育孩子尽职尽责的同时,如何做好家长却是一个认知的盲区。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同样一个班级的同学,他们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却各不相同,从初中毕业到大学教授,而对于原生家庭教育的认知程度就更无法统计了。所以,就很容易出现不管是几流的家长想却都想培养出超一流的孩子,一旦孩子出现起伏,就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审视作为家长,哪里出现了问题,或者更高级一点地说,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像一位家长说的,成绩不好就是不学,不好好学就是欠打。大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太久远了啊。
认知有三个层次: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道自己不知道;3、不知道自己知道。4、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到底属于哪一个层次的家长呢?别急,有一本专业的书来告诉你,《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是由几位心理学医学顶级大咖联合著作的(咖位可以搜索这本书的作者,不一一介绍),他们从每一次的心理学临床病例中总结出造成孩子病例的根源,在寻找根源的过程中倒查,一点点找出影响孩子一生的所有关键因素。就像在这本书中前言中的题目提到的:从出生到独立——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父母养育胜任力。人类的身体和心智成熟需要一个足够好的供养环境,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亲密关系才能存活下来!并从“孩子虽是个体,但非个人”谈到了“家庭动态发展与平衡”,把家庭发展规划为清晰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把家庭发展分为6个周期:1、独立成人期,从青年人离家开始。2、新婚成家期,从原生家庭分离出来开始建立和投入新的系统——婚姻系统。3、养育新人期,孩子的出生使家庭系统增加了新成员,增加了养育孩子、财务支持及家务承担等方面任务。4、孩子成长期,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在孩子心里结构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夫妻二人与上一代及下一代的关系需要重新调整和商议。5、空巢期,孩子长大后如同鸟儿离巢一般。6、夕阳晚景期,进入晚年生活,家庭成员面对退休、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丧失、自我认同转换、患病、祖父母去世等挑战,家庭成员需要接受辈分角色的改变,面对心理上的失落感。
我对书中两个案例特别震撼,其一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其原因是结婚十几年的父母,竟然依然为了什么时候烧一壶开水而喋喋不休地争吵,一个坚持喝的时候烧,一个坚持烧好了倒进暖水瓶里再喝,使孩子感受到了深深的苦恼,选择离家出走来逃避父母的战争;其二是一对夫妻长期不和,为了孩子艰难地维系婚姻关系,夫妻暗下决心,等把孩子成功地松紧大学就解除婚约。所以,在把孩子送上飞往海外的飞机后,夫妻二人转身便去了民政局。两个月后,儿子就因患抑郁症而回到了家中。
有一句老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拿着大把钞票去为孩子找一个好学校或者一个好的一对一老师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优越的家庭氛围和懂得科学教育、言传身教的高质量父母。买一本书,跟专家好好学学,我第一次在推荐稿中想到了这句话:读完这本书,你千万不要着急来感谢我,回去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