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
今天是2020年5月21日,这是我原创文章的第 177 篇。
群里的奥斯汀妈妈问我:“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跟我们自己的教育有冲突怎么办?”
有这样困扰的,通常是非常注重科学育儿的家长们。0~3岁用最前沿的科学育儿理念,一步步把娃教到现在,结果一送去幼儿园,娃的世界观都变了。
娃是不是会困扰,为什么妈妈说小孩子不需要奖惩,结果老师对她认为表现好的孩子奖励贴贴纸,表现不好的孩子没有贴贴纸?
说好的“错误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结果幼儿园老师把“不乖”的孩子叫到门边上站?
说好的鼓励勇敢尝试,结果幼儿园老师要求我们循规蹈矩?
讲真,在我用正面管教养育叮当到三岁快送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困扰过这个问题。
那些我们认同的育儿理念,幼儿园老师不一定认同,园长不一定认同。
我思考了很久,最后从两个方向入手解决。
一、谨慎择校
每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源自于园长个人的理念,想找个能把最前沿的育儿理念践行贯彻到底的幼儿园寥寥。毕竟国内只有一所芭学园(李跃儿老师创建的,在北京)。
叮当上小小班的时候,我找遍整个厦门,遍寻N个同行,找到一家以正面管教+蒙氏的幼儿园。距离家里略远,在厦门这样的小城市,得开车20分钟左右才能到。
我的选择标准:
①理念相近
②师资有力
③课程安排
①理念相近
跟园长聊几句,上节体验课大致能知道理念是不是相近。我给叮当选的幼儿园,挺正面管教的,每天下课后老师会给我一张表告知今天叮当的表现情况,然后教我如何鼓励和引导叮当。
②师资有力
我个人注重软件胜过硬件,毕竟开幼儿园硬件问题在开办的时候有关部门就已经审核过了,选择幼儿园,不求高大上,但求老师赞。
我说师资有力,不是师资强大,因为我不觉得那些品牌大的就是好的,头衔多的就是强的。我认为能考试的比不过能做事的。
带叮当去上体验课的时候,刚进门,接待我们的老师就蹲下来很热情地拥抱她。看她拥抱的姿势就知道是个妈妈,姿势太像我,抱着孩子会很舒服。
那天我们去得早,老师带叮当去小操场玩,叮当慢热,老师很耐心,不断鼓励她尝试。鼓励的话,跟我日常在家里践行的差不离。
跟老师聊天可以知道很多信息,比如老师是否有孩子,在园区待了多久,同事们都是新人还是老人,等等。
自己有孩子的老师,更懂得孩子,做教育的老师对教育都有情节,特别是有自己的孩子之后,能让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好。
一个园区的老师是不是稳定也很重要,孩子好不容易建立依恋关系,中间换老师,会非常焦虑。
事实证明,我当时选得很好。小叮当到现在大班了,时常要求我回到小小班的幼儿园找燕子妈妈(叮当的主课老师)。而燕子妈妈这些年也没离开园区。
③课程安排
这是我的职业病,做教育培训做久了,比较关注课程安排。平常叮当的户外运动时间比较少,所以我着重看下户外运动的时间安排,和室内的手工课安排,这两个满足,其他就随她玩去吧。毕竟学龄前的孩子玩才是最好的学。
当然很多幼儿园标榜自己的蒙氏教学,我们都知道蒙氏的认证非常繁琐且昂贵,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如果你运气好,刚好碰到很专业的没话说,如果没有,就别强求了。
孩子在学校能够被老师关注、尊重、有足够的引导,不是简单粗暴地教育,就算是过得去的学校。
毕竟功夫在家里,学校只是检验你养育成果的一个地方而已。
二、强化训练
叮当小小班的班级只有13位同学,3个老师带。这个关注度,和我跟老师的沟通频率,让我比较放心。
后来因为二胎的缘故,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不得不搬家。离小小班的学校跨了一个行政区。而且全家人因为双胞胎妹妹忙得不可开交。跨区接送对队友来说压力太大。
无奈只能换个学校。说个题外话,在大宝刚要上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真的很不适合生二胎,这容易让孩子更加焦虑。
我们被迫提前给叮当找好私立幼儿园,不敢直接去公立,毕竟正规的私立幼儿园整体服务会比公立好很多。
想想叮当要从只有13个同学的班级,转入30几个同学的大班级,老师还都是小年轻,当真有点焦虑。
幸好提前预见,知道叮当终究还是得走社会主流的教育体制。所以一直以来都在做刻意练习。
叮当离家上学最担心的两个点:
1、价值冲突
2、适应能力
针对这两点,我提前很久开始进行强化训练。
1、价值冲突
价值冲突指的是学校和家庭主导的价值观不同。
比如有些学校倡导什么都要争第一,有排名,有奖惩,会强制要求孩子午睡、吃饭。
由于孩子多,关注度不够,孩子的诉求不能被看见,过于坚定,缺乏和善。
这点真的很难强求,好的学校不一定遇见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不一定每天状态都好。
首先我们得清楚,对于老师来说,幼儿园教孩子只是她的工作。对于工作不违规、能尽职尽责已经很好了。对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有耐心有爱心,对得起这份工作就行了。
老师不容易,我们也别强求。
学校和家里的教育方式不同是大概率事件,什么样的孩子不容易被这种环境影响呢?
那就是内心坚定,有稳定的高自尊水平,对自己能做客观评价的孩子。
举例:
同一个行为,在家里和学校,孩子受到的反馈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叮当在家里会拿各种东西混合在水里,观察它的变化。有时候是护肤品、洗手液,有时候是超轻黏土、塑料片、玩具等。
在家里我们鼓励孩子在安全环境下做各种尝试,给孩子的反馈是:“你是个勇于尝试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可能给孩子的反馈是:“你是个捣蛋的坏孩子。”
而内心坚定,有稳定的高自尊水平的孩子,能够面对不同对象给自己的反馈时,依旧清晰地客观评价自己。
比如她认定自己是个勇于尝试的孩子,别人再怎么说她是捣蛋的孩子,她心里都会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勇于尝试的孩子。
为此,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拥有稳定地高自尊水平
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是:
①自爱 ②自信 ③自我观
①自爱
自爱,是无条件的。无论自己表现如何,内心都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值得爱和尊重。”自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从家庭中获得爱和情感的滋养。
给孩子足够的爱,能够帮助她的内心变得强大有力。
在小步上deep课或者学习力启蒙课的家长应该很有感触。平常高质量地陪伴越多,与孩子的情感链接就越紧密,链接越紧密,孩子感受到的爱就越强烈。内心有满满的爱的孩子,自愈能力很强,强到除了自愈还能疗愈他人。
比如我家老三当当(从小就上小步的家庭早教课,之前叫核心课,现在升级版叫DEEP家庭早教课):
当孩子在面对外界给她的评价过于负面或者指责的时候,肯定会有情绪波动,内心满满的爱,能给她力量修复自己。
就像之前我看到的一篇新闻一样,一个孩子在灾难现场看到有人从楼上摔下来死了。在妈妈跟她交流之后,她画了一副画,画面是一个人从楼上摔下来,底下是个弹簧床,掉下来又能够弹起来。这就是个能够自我疗愈的孩子非常典型的表现。
我们无法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能给孩子最强大的武器是保护自己,并疗愈自己。
②自信
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场合采取恰当行动。
自信需要行动来维持和发展,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平日里小小的成功对于建立和维护自信是必需的。
而这些小小的成功来自于最日常不过的动作,比如之前我写过的哪些关于孩子自主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一起做各种食物、帮助做家务等。
还有在日常互动中,赋予孩子职责,就像小叮当在我给妹妹上课的时候,承担助教角色。
教给孩子越多的技能,她能胜任的事情就越多,那种“我能做到”的声音就越大,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
错误是最好的机会,就是时刻提醒我们,当孩子这件事情没做好的时候,刚好是我们可以教会她的时候。
教会她、正向反馈、放手,这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不二法门。
③自我观
自我观,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对自己的优缺点评估是否客观。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是积极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经受住挫折考验,达成最高目标。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为他制定的发展目标。如果期望过高,孩子压力太大,焦虑和不安将使他日后在自尊心方面受到打击。
叮当有时候会跟我说:“妈妈,隔壁家的姐姐舞跳得很好,能横叉和竖叉。”
对待这类问题,我的回复一直是:“因为她不断练习。如果你也坚持练习,很快就能做到。而且妈妈觉得你今天比昨天劈得更下去了些。”然后会比划给她看。
现在叮当经常会给自己点赞,我常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她会很自然地回我:“多练习呀。”
大多数时候,叮当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会告诉我说:“妈妈,我觉得这事没那么难,多练习就好了。” 也会跟我分享进度,说:“妈妈,我发现我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们给她们的反馈,孩子最相信。
给孩子客观、正向的反馈,引导孩子积极地评价自己,积极地期待自己的发展,需要我们刻意练习。
这些年我持续练习的是:不强调天赋,强调刻意练习。不跟别人对比,跟自己对比。
或许你还会有小疑虑,一直正向反馈,会不会让孩子太自负了。如果你反馈得不够客观,确实容易出现偏差,夸大孩子的能力。
但即使是这样,也比你不断贬低,给孩子负面反馈来得好吧。
之前爷爷奶奶就跟我说过:“你总是夸她,她会变得骄傲的。”
我只想说:“骄傲比自卑好。骄傲的人至少内心有力量,有勇气去尝试。自卑的人连尝试都不敢。”(这里的自卑指的是过渡自卑,有一丢丢自卑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详见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2、适应能力
孩子去幼儿园,有稳定的高自尊水平还不够,得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才行。
最低要求:教会孩子自理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超级无敌重要!!!)
假设,现在有两个孩子站在你面前,一个什么事情都能自理,有问题能说得清楚明白,偶尔还能帮助你安抚其他孩子。另一个吃喝拉撒睡都要你盯着,一不留神还把粑粑拉在裤子上,哭着找你还说不清楚发生什么事情,讲不明白需要你怎么帮助。
试问,这两个孩子,你更喜欢哪个?更愿意带哪个?
在家里我们面对一两个孩子都很崩溃,更何况在幼儿园,老师每天要面对30几个孩子。如果这些孩子不能跟老师很好配合,让老师省心,孩子肯定是吃亏的。
自理能力我之前说过很多了,比如自主进食、上厕所、换衣服裤子等。当然有良好地生活习惯会更好,比如叮当习惯把拖鞋脱下来摆好放在固定位置。
这么省心的孩子,老师肯定是喜闻乐见的。
另外,清晰的表达能力非常非常重要。现在的幼儿园大部分没有监控,即使有监控也会存在死角。如果孩子不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遇到事情,一来无法向老师求助,因为老师不知道她想说什么。二来,回家后我们没法了解到在学校里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虽然孩子在幼儿园出状况的概率很低,可再低,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如果你们家宝宝还不能清晰表达诉求,2岁以内的宝宝,可以用《咿呀学语课》(试听课链接:http://s.xiaobu121.com/s/98jB3)来训练。
平常做个话痨父母,多跟孩子互动,多聊天也有助于孩子积累词汇。
如果你自己擅于清晰表达,可以把一些表达的话术通过日常的互动教给孩子。比如我们最近在练习的《非暴力沟通》。如果你自己还做不到,可以参加我们的读书会,每天学一点实践一点。现学现卖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微信:Eva-268)
三、辅助过渡
孩子入园会有分离焦虑,会有各种适应性的问题。
我的做法是:
练习分离
提前铺垫
积极参与
1、练习分离
提前跟孩子练习分离是很有必要的,玩加强版躲猫猫游戏,从1分钟、3分钟、5分钟……半个小时,半天。讲话算话,说什么时候妈妈会出现,就一定什么时候出现,孩子会很有安全感,也能接受你暂时不在眼前。
2、提前铺垫
告诉孩子去幼儿园会遇到什么,每天有什么活动安排,如果老师说的跟妈妈说的不一样怎么办?
最重要是老师说的跟妈妈说的不一样。
我的方法是,告诉孩子,在学校,老师说的跟妈妈说的不一样,你要尊重环境,暂时按老师说的做。但心里得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积极参与
孩子训练得再好,都是彩排,真正上场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叮当去学校由于慢热,只牵着老师,不跟同学一起玩。
这时候我就会介入。具体的介入方式请看我另外两篇文章。
《孩子在幼儿园不交朋友怎么办?》https://www.jianshu.com/p/9ebd1d38070b
《如何获知孩子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https://www.jianshu.com/p/5051038ccb0b
综上,当孩子去幼儿园,学校的教育理念跟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办?
三个步骤:谨慎择校、强化训练、辅助过渡。
择校从三个维度考虑:教育理念是否接近、师资是否有力,最好是老师大部分是妈妈、稳定性好,另外课程安排是否能够补孩子的短板,或者强化孩子的部分能力,不苛求就好。
而强化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孩子的自尊水平和适应能力,直接决定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带偏。最后,即使训练得再好,也会有些小问题需要家长介入处理。
如果这篇攻略你只是看了,却不知道具体如何实践,欢迎与我探讨(微信:Eva-268)
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