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开始是怀着是很轻蔑的态度。
恩,事实上我是了解过梵高的生平的。
梵高之死我可能看过不下4遍。那么不免会有一种他想要炒冷饭的感觉。
毕竟为了作业,所以就逼着自己往下读。
当然如果不是作业,我可能真的会关掉。
不过到了中部,我是严肃的,因为他展开了另一种论点。
可能我的注意力在他的商业才能上 ,不知道这篇文章针对的对象是谁,反正我肯定算是其目标用户。
因为我关注商业。
他提到的梵高的商业眼光,吸引了我。不过他确实说得有道理,是真是假我觉得不重要了。
后期出现了广告,我当时是一笑了之。
原来是软文啊。
纯粹当了一个笑话。
2、
用词的话,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其实算是正常的用词。
但我觉得他在用词的调性上选择的是非常的独到的。
通过用有趣的、对话式的表达方式书写全文。
这样看起来确实是十分的好玩,让人亲近,读起来不费力。
标题我觉得并不尽人意。
第一,与“我”无关。
第二,太直白,别人一看就知道什么内容,内容也比较小众。
我觉得还不如直接说梵高在下一盘大棋的好。
结构的话,文章挺有逻辑的。
巧妙的做了一个转折,把用户的注意力从梵高自杀上专一了。
而且每个小段落文字很傻,一眼就能看完,不会浪费用户额外的精力。
图片既是表情包的处理方法。
配图的使用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作为举证,一种是作为表情包。
第一种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种就有一点很重要,很多人使用图片作为表情包并不应景。
就是虽然看起来图文相符,实际上是图文不符的。
因为和内容的调性以及表达的内容不一样。
还有一点是,内容的主角无关。
他这点就做得很好,每张作为表情包的配图都是和梵高息息相关的,而且图片偏有趣。
3、
其实,我怀着是看道理的眼光去看这篇文章,当他出现法郎的时候,我是直接往下拉的。
因为我只想看结论,并没有去思考这些数字的意义和作者编排的意义。
(我个人以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这个。)
然而这点我觉得却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数字就是承上启下用的。
如果不看那一段,那就对后面的那段广告产生抗拒。
所以他突然出现一个广告得时候,还出现的很生硬的时候,我觉得是无法理解。
转折转的太快了,强行找交集是不一定好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看到后面我已经忘记了他要讲的是梵高自杀了。
图文排版排的好,用户还是愿意看下去的。
看起来不费力,就当消遣。
文章的逻辑也比较顺,用的是滑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