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街假如看到哪一家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而且红毯铺地,花篮摆了一路,不用猜,那一定是新店开张了。
新店开张,自然要广而告之,不赚钱也赚个人气,自然少不了一阵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一看,买不买不要紧,赏个脸捧个场就行……”
虽然我一向笨嘴拙舌,今天也心血来潮,吆喝上两嗓子,好歹我的美食铺子开张了。
一说到铺子,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小小的门脸,上面写着“##杂货铺”,里面层层叠叠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零食。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这样的小铺了,虽然跟现在的超市相比确实有点挫,不登大雅之堂,但对孩子具有着无可抵御的诱惑力。
我从小就是一个吃货,馋猫,母亲藏在角落的零食我总能想法设法找到,不管是扣在面盆下还是藏到米缸里,都不能逃过我的“火眼金睛”。
经常正吃得满嘴鼓鼓囊囊被母亲抓个正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什么都不用解释了,百口莫辩。那时候也有点发愁:这么馋,将来可咋整啊?
虽然心里自责过千万遍,但临到美食当前,还是忍不住诱惑,再一次沦为俘虏。
与美食的诱惑斗争了很多年,一直到现在,看到跟美食有关的一切还是走不动路。《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时重复播放过很多遍,感觉看得不过瘾还下载了存在电脑里,什么时候馋了就打开看一看。
随着渐渐长大我发现,吃货原来不止我一个,周围的吃货比比皆是,连一些名人都属于吃货行列。
最初喜欢上汪曾祺的文章就是被他的美食文章吸引了,这个老头儿一说起吃的就津津乐道,什么手把羊肉,什么狮子头,什么汽锅鸡,什么北京烤肉,看得人涎水长流。
这老头儿据说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主儿,几乎无所不吃,这点很对我的口味,我引以为同道中人。
我也觉得人的口味杂一点儿好,天南海北,水中陆地,凡是不伤天害理的食物,都尝尝比较好。
据我观察,吃饭不挑、口味兼容的人往往脾气也很随和,看一个人脾气怎么样,吃顿饭就知道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吃货,不再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叫出来甚至多了一份亲切,就像小时候小伙伴之间互相叫对方的小名儿一样,像什么“胖丫儿”“三妮儿”“狗蛋儿”啊,不是自己人还不叫呢!
看到自己的同盟军力量日渐增加,我曾经低垂的头也开始高昂起来,羞惭的脸色开始有了自信的微笑,做一个吃货没什么大不了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吃多没意思,不但要吃,还要让大家知道我吃了什么,让他们眼馋、流口水还吃不着,这才好玩呢🤓
别说我心理阴暗,其实那些写美食文章的作家,汪曾祺,蔡澜,林清玄等人,不也是出于类似心理吗?把美食写得那个美呀,让人读了长吁短叹睡不着觉,还吃不着,你说气人不气人?
所以,我决定向他们学习,也写美食文章气人,不但要写,还要写成系列,故此建了一个美食连载文集《桂子谈吃》。
起初我给这个文集起名叫《桂子品美食》,和我的《桂子品红楼》系列并列起来,可是读来读去觉得不妥,怎么觉得有点矫情,像到亲戚家吃饭一样扭扭捏捏的。
所以干脆改成了《桂子谈吃》,哈,这下才觉得顺气儿了。这样多好,桂子谈吃,多亲切!好像吃货之间聊天似的,尽管就是为了气人,也要装出亲切的样子。
起这个名字除了接地气外,还有一点就是底气不足,如果起个“桂子品美食”之类高牙的名字,好像我已经吃遍天下美食似的,那样可太打脸了,打脸充胖子也不是胖子啊。
说起来惭愧,我这吃货真没吃过多少美食,就像我没去过几个地方一样,空有吃货情怀,美食经历却乏善可陈,所以我不敢夸口“品美食”,只敢“谈吃”。
尽管我的美食经历并不丰富,仅有的一些经历也跟美食沾不上边,但不妨碍我对美食的热爱。我不仅热爱美食,也热爱谈美食。
食色,性也。美食就像美人,有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即便吃不到美食,谈一谈多少可以解解馋。
吃过的美食谈一谈好像又吃了一遍,没吃过美食的也谈谈好像吃过了一样,工作累了谈谈美食可以解解乏,伤心难过了谈谈美食还能治愈受伤的心……
何况,写不出来文章了还可以谈谈美食凑个更。综上所述,有事没事儿谈谈美食,善莫大焉。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写了数十篇写美食的文章。翻开看看,大都是家常饭菜,要么就是小吃一类的,这跟我乏善可陈的经历有关,毕竟没吃过也写不出个花来。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虽然到目前为止我没吃过多少美食,但并不能阻止我怀抱一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愿望,也许写着写着就成了一个美食家呢。虽然现在还只是美食铺子,谁敢说将来不会变成一个美食城,美食王国呢?
我的美食铺子正式开张了,有没有兴趣来听听《桂子谈吃》🤗
20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