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曾不止一次提到安晨的生活环境。
安晨不愿回想。能记得真切的几件事都是不开心的,压抑的。
小时候因为父母亲太忙,便把安晨寄放在亲戚家照料。
那时的安晨刚学会爬没多久。
有一天午后,照料她的亲戚觉得安晨睡实了,便到院子外面和别人聊天,当她回到屋内后发现炕上并没有安晨的身影,在她惊慌失措中听到炕角下的油缸里有小孩的“咿呀”音,然后便看到安晨的手指头刚刚露出缸沿边。缸内是一缸油,很庆幸安晨没有被淹死。
后来在安晨长大一些有记忆后,由于个子矮,头发还有些黄,村子里的人总是以“掉油缸”为乐趣逗安晨,那种看着她窘迫他们却乐得哈哈大笑的嘴脸占据了安晨的整个童年。而这些,安晨的父母亲并不知晓。
安晨的父亲是个手艺人,心灵手巧。在安晨的记忆中,父亲常年都在外面奔波,偶尔那么几次回家也都待不长久。母亲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
安晨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叨叨,做的不对叨叨、错了叨叨、考试考砸了叨叨,不是她脾气暴躁,是长期的劳累磨灭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是长期一个人的付出让她成为了那个家庭的牺牲者,她任劳任怨却也心中委屈,她觉得她从不被认可,当然那也要追溯到她的生长环境。
她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人缘,持家有道,做得一手好饭,谁家有什么做不来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寻求她的帮助,她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在人情世故上从不含糊。可她却把最糟糕的一面给了她本该疼惜的家人。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看人谁谁谁家的孩子……”
在叨叨声与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胆怯,小心翼翼,缺乏勇敢的心。
在被比较中长大的孩子,自卑,敏感,缺乏责任心。
安晨不光责任心超强,上面提到的那些不是很正面的她也全都拥有,和同类型的人比起来更甚。尽管那些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
安晨的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在安晨的脑海里他很少说话,长期的室外劳作将他的皮肤打磨的黝黑。小时候,他不说话的时候,安晨只敢远远的看着。
安晨的父亲是60年代的高中生。算的上一个文化人。小时候,他是安晨的天,他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安晨最喜欢听他讲野史讲人文。或许安晨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吧。
当然,他的怀才不遇,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隐忍,安晨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曾经对安晨说:人人都说黄连苦,可我的生活比黄连还苦。虽然那是他的酒话,可安晨至今仍清晰的记着。
安晨的性格内敛,像极了她的父亲。说白了也是觉着自己读了几天臭书,觉得做人做事言行一定要正。
在安晨的印象中,他总是谦让别人,那不是软弱可欺,是真正的谦让。安晨曾从别人的嘴里听过父亲揍小偷的故事,一拳下去小偷连着踉跄了好多步。
他教安晨遇到事情要先思考如何解决,他教安晨做一件事不光只是完成还要有美感,他教安晨为人处事的礼仪。
他教会了安晨很多,可却独独没告诉过安晨,做人不能太谦让,自己想要的东西要牢牢的握着。所以安晨总是缺了那么一份对想要东西的执着。
那是安晨在后来的学习中怎样都学不会的。根儿里的东西,若不是真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是很难改变的。安晨不知道,怎样的经历才能让她脱胎换骨。
负面的东西在一个家庭里是很容易被传染的。
小时候的安晨是积极的、阳光的、尽管她总被母亲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可她才真正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她是学校运动会的主持人、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语文老师心心念念的课代表、每次考试都会拿双百的好学生。
就是那样的安晨,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心事重重,她最大的动力是能同父母每天都能一起吃饭,让他们不那么累,活得更轻松。她背着父母给她的沉重的期望蹒跚前行。可她却不曾想过,自己当时那稚嫩的肩膀能否扛得起那担重任。
太早熟的孩子注定要被社会羞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