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积累功勋,要到了太尉、太傅、齐侯的位置,万人之上。
随着范柏年一死,帝国州郡的一把手也已全部换人,此等天时地利,只要时机恰当,萧道成一跃荣升为王公是迟早的。
当时刘宋的朝廷,文官司空褚渊以及尚书省的令王僧虔、左仆射王延之、右仆射柳世隆、吏部何戢,全部都倾心萧道成;如当时朝廷有“二王持平(王僧虔、王延之),不送不迎”之语,这就是说他们对萧道成的各种进阶,采取“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之态度,褚渊、柳世隆、何戢本就是和萧道成穿一个裤衩。
以上这几位态度如此,那这几位朝廷中坚基本可以决定刘宋的气数,也可为萧道成飞龙乘云提供帮助,正因为他们在萧道成的晋升方面予以支持,所以天子四友的拱卫皇帝以及反对萧氏的中坚力量,简直就成了一击即破的浮萍。
更何况,萧道成在成为曹操的路上还有三个核心智囊为辅佐,荀伯玉、王俭、江谧,他们可以分别比作曹操的郭嘉、华歆、王朗。
升明二年,几大文官合计一起,一步一步,萧道成王公的事情随即搞定。
当时,天上各种星象、天下各种祥瑞,指名道姓萧道成将是天下之主,这种对星象,祥瑞的解读本人讲过,无非就是有些人想抬主子,故意制造的市井言语,主子如果本身很强,那自然欢喜不得,顺势利用,主子如果本身式微,那便是刘休若为例,肯定心中恐惧不已,如火上煎熬。而萧道成则属于第一种,可顺势利用的那一类。
当时的天下纷纷谶言和谣言,“金刀利刃齐刈之”。萧道成正是劳苦功高,扫平四方金刀反叛,屏藩国土,尤其是在征战三齐地区声名赫赫。于是,文臣们纷纷说,必须顺应天意,在时机大好的时候推举萧道成为齐公,加相国、九锡、玺绂远游冠,地位远在诸王之上。
接下来趁热打铁,顺水推舟,将萧道成心中大事一并了了。
在这里,王导嫡传后裔王俭上了历史台面。此人也是年少成名,本是刘宋时期目录学家和经学家,个人学识涵养很不错,不过作为王氏一脉的人才,他是真不想埋没自己,况且他还有才能,需要出人头地,于是他在关键时候,押宝萧道成,当了萧道成府上的长史,利用自己的才学和影响力,为萧道成卖力,萧道成在公侯期间的大都官方文章,若不是王俭写的,那他也至少有参详的功劳。
本来,王家就有许多人是刘宋的侍中,但是王俭因为他父亲的最后一任职位就是侍中,所以他坚决不担当这个职务,所以。但,好好的侍中不要,他却担任了萧道成的长史,这是因为他的眼光,不想与刘宋大船一起倾覆,而是想更上一层楼。
就当萧道成当了齐侯两个月以后,王俭就奉天承运,他放弃以前理论,主动要求担当侍中,去为萧道成解决封王的问题。
因为当时刘宋朝廷的奉玺侍中是谢家谢朏,此人泼了萧道成冷水,所以王家的王俭就主动站了出来,要求将祖传的侍中职位临时加封给他,他自告奋勇,去索要绶带圣旨,让萧道成即刻成为齐王。萧道成听后很是感动,脸上堆满了虚伪的肉,笑着说,爱卿你说什么话,要是陛下抗拒,你这行为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哦。王俭说,头可断,但斩不断我忠于主公之心思呢。马屁恰到好处!
于是,王俭行动雷厉风行,在王俭带领一干人等的强势压迫,和极力索要之下,天子就范,萧道成又进爵为齐王,增封十郡,拥天子旗帜、官帽、礼仪、车驾、舞蹈等等。
为什么说王俭的这次行动是冒了杀头之风险呢?这是因为在南朝,王爵很难得到,尤其是异姓王。
至此,稍微算一下,刘宋的非刘姓王爵仅有二十个,曹魏的虚王三个、晋的虚王四个、其余几个是对割据政权遥授封王,有仇池、北凉、吐谷浑、北燕等十二个,剩下的唯一异姓王就只萧道成,而且身居建康之高位。
从上得知,在南朝异姓封王更等同于割据政权的首领,读三国的人知道,曹操荣升魏王,死了智囊荀彧,这次萧道成要称王,除了刘宋两宫在哭,其他天下太平,不得不说,这过渡,比曹操要弄得好。
接下来的几月,建康城都好像在做一次大型排练一般,为萧道成走上登基红毯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排练同时,萧道成也鼓动朝廷,特地选拔了几个代表,和北魏政府积极沟通,确保安定的外部环境,如仅升明的一年多时间,就相继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李祖、陶贞宝;散骑常侍何僴、孔逷;员外散骑常侍殷灵诞、苟昭先三拨人前去平城进行外交,并带去了南朝珍贵物品以及一套套的书籍经典,在特殊时期,出卖点国家利益,以确保下一步动作之顺利,不出任何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