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士这个词语从被创造出来开始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很多人在慢慢不屑别人的说教,在发现人的时代人们也在自我发现,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逊色别人太多的。所以这个时候,万般乱象迷人眼,凉薄冷漠和麻木变成了三叉戟,那么认知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因为人们知道太多开始挑剔吗?并不是,只是因为,想象层面的东西太过于丰富,以至于述之于口的时候单薄无力,甚至略显苍白。
在不久前,我还在纠结于如何面向未来,但是很久之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所以理性的客观认知和感性的不愿不甘变成双螺旋缠绕着个体止步不前困扰不堪。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一扇窗,如果视网膜上映射灰色调,那么未来就是灰色的;未来是一杯茶,如果你相信,你感知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那么举起杯来,你会负荷全世界前行无知无畏直到邓林近在咫尺。
老姐曾经问我,到底在纠结什么没有释怀什么?人生不易,为什么要自困樊笼?当然我也不清楚,就好下个哲学三段论一般,每个人都不知道,是谁?从何来?往何去?其实想要说明自己是受害一方是很困难的,如果身体机能没有留下永久创伤,那么心灵和思维层面的遭遇是没有办法充分佐证你的信服力的。大概这也就是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荒诞地出现但是没有人会知道缘由一般。
中国的教育是贫瘠的,知识层面的论述会让孩子们博学而狂妄,人性层面的教授会让孩子们畸形而又偏激。当自己开始信仰哲学的时候,你会发现受害与否从来不重要,就好像未成年犯罪会归咎于他只是一个孩子呀?成年父母某些方面的凌虐会变成毕竟他们的时代没有这些问题或者,他可是你的父母呀?就好像孤注一掷的男人为了维持自己秩序抨击法律一般,家庭教育的轮回也在持续上演。当你可以直面这个世界的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把这个过程叫做成神,或者自囚。
言归正传,那么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正能量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麻木却不再拥有出类拔萃的感动?因为信息交汇太频繁了,因为受众太多太多了,因为情绪大多已经被习惯。
其一、时代之下,一份感动被千万人平分。高度的传播效率,带来的只有最差的影响效果,数十年前,人们会读着二十四孝若有所思,会看着秦皇汉武热血沸腾,会因为家国情怀震撼不已。后来,信息化时代将这一切不断传播,每个人都在经受这份洗礼,千万人,是数亿个体平分之后的力量再也没有了击溃人心的力量,我们知道,然后呢?很多人开始凭借一知半解对感动断章取义,却没有了重新构架震撼的技能,习惯了摆渡在池塘自然没有办法在深海潜心寻找,哪怕手中只是一知半解的肤浅定义。
其二、感情逐渐被习惯,终于变成了理所当然。很多人都知道所谓三从四德,所谓仁义礼智信。后来,开始有人习惯义务和道德,但是人性有一个通病,就是会忽略自己获得的而去挖掘没有得到的,在心满意足的时刻越来越迟缓的时候,欲望蓬勃生长,开始从道义方面抨击原本施加给自己养分的压力,付出与被付出之间出现了悖论。所以,亲子之间拥有了更加琐碎的苦恼,凭借尚未达成的内容恃宠而骄。
其三、认知差异被理想扩大,基本平等的双方藉由知识开始博弈。时间是一剂良药,物质是一份期待,只是存活在内心世界的狭隘选择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穷养儿富养女是什么样的意思?大师的成神不是因为他足够宽容,只是在无法量化的境况之中,他们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悯。上学在日益普及,信息传播之后,不同学历的人抛却专业的培训所差无几,但是他们认为这种界限可以形成技术壁垒,其实并没有。
所以,知识在塑造人,也在消灭人,放大内心深处的欲望和不甘,以上一维度的土壤为阶疯狂攫取,仿佛造物主成神的最佳契机已经出现。
我们正在面临时代的变革,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在这片海洋之中奋勇前进。大学生们在幻想着通过所学改变世界,发现之前从未出现的蓝海所在。一代人正在前进,伴生的不是爱与自由的生根发芽,而是迷惘怀疑的大行其道,世界并不曾真正被改变,被改变的只有那些自以为发掘本源奥义的浪子。
你是否仍然剑走偏锋相信厚黑学?你是否人情练达却也沉湎世故和刁钻?你是否得过且过坚信希望和奇迹?不,被时代留存的人们,只是放弃了希望,妄图留存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