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犯得一个错误就是简陋的进行判断。
之所以简陋,可能是观察地片面,可能是逻辑的缺失,可能是主观的故意,也可能皆而有之。
有时,别人需要我们的判断,我们也需要别人的判断以作参考。
其前提是,事实得到客观完整的描述。
换一种说法,就事论事。
只有事实清楚了,才能够论得明白。
一个人,染着头发,叼个烟,未必就是小混混。
如果你在路上碰上个这么个人,向别人讲的时候,会怎么讲呢?
去年的销售额上升了20%,并不等于经营效益变得更好,费用还增加了30%呢。
别人来找你谈一个项目,你向领导汇报时,只说人家要来融资,指不定可能耽误一些什么重要信息。
眼观的,耳听的,首先要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
然后才是说明你做出判断的论证过程。
毕竟,每个人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场景在不同人哪里可能被挖掘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问你,你看到了什么?你就原原本本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形状、大小、颜色。
问你,你认为它是什么?这时,你才应该把结合自己经验得出的判断讲出来。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答案也可以合并,但是脉络是清晰的。
有问有答,别答非所问。
你最近怎么样?我早上吃了两个鸡蛋。
这个虽然也是一个描述,可以跳跃性太强。同时,别人问的就是你的判断。
挺好,心情好,你看我这天天散步今天还碰到你,身体好,早上还吃了两个鸡蛋。。。。。。
描述和判断是两码事,尽管它俩可以相辅相成。
搞混了,交流起来便容易造成误解,甚至以讹传讹。
不讲事实只讲判断,是对别人智商的一种轻视。
这别人也可能就是我们。
很多人天天喊着要这真相那真相,真相对他们重要吗,有的重要,有的谈资都算不上。
为什么?尊重,他们想要的只是对他们智商的尊重。
是非黑白,好坏对错,这杆秤还真得自己去量才有劲,才有驱动力。
又一个问题是,每个人的观察难免带有主观的烙印,怎么能够做到客观的描述?
只能是相对的客观。
譬如,她穿个喇叭裤和她穿个老土的喇叭裤,客户对这个方案提出了13条意见和客户对这个方案提出了十好几条意见.
不同的描述也会让听者对细节做出不同的揣测,进而可能影响到其作出的判断。
察言观色,听者要靠你来还原现场。
当你在现场,尽可能多地观察,和别人说,尽可能多地告诉他与之相关的细节,尽可能直白地说出自己的判断和依据。
当你作为听者,尽可能多地问彼时的细节,尽可能耐心地分析说者的论证逻辑性,尽可能冷静地作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