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而感受力就是”旅行的心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去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旅行的艺术
意外就是,你把自己扔到陌生环境中,碰到的那些可爱的人
泉州称鲤城、称温陵、称刺桐城。海丝之路的起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天然让人尤生好感。
在厦门站做高铁时,叫了辆顺风车,拼车的是个可爱的读研妹子,要去泉州师范学院找导师,讲话软软绵绵的,央求师傅给送到宿舍,师傅不好意思推脱,就把皮球推给我,没想我麻溜答应了,跟着转圈校园感觉自己赚了。这里的学校跟内地不一样,每幢楼都有不同的冠名人,而且全用的是红砖墙,妹子说:“泉州华侨很多,这都是那些捐赠人的名字”。
虽说学校建筑看起来不旧,但总体风格却是80年代那种砖墙风格,问了妹子,也不知道,后来想起泉州还有红砖古厝很出名,估计当初设计时是考虑这个原因。
红砖古厝
红砖是专门用来盖房子的一种材料,红砖厝的意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闽南红砖古厝就是指用红砖盖成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红砖文化是闽南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闽南当地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喜好,所以红色砖瓦就被工匠们以巧妙的工艺用于传统建筑中。红砖建筑形式的引进,并没有完成代替石材建筑,而是和石材建筑融合形成了“出砖入石”的建筑形式,体现闽南人的智慧。
红砖古厝绚丽而张扬,既有“东方家园”之称,又有“中西合璧”之誉,红砖红瓦,白色石基,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华丽古典,规模宏大,像极了皇宫和庙宇。然而它却藏着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乡愁梦。
人好说话,总是容易被提要求
零星查了资料,要去的地方有个菜市场,门口竖着石碑,师傅在一个集市的十字路口想把我放下,拍胸脯跟我说,前面车不好进,只有500米了,你反正没事,下来走走吧。虽然我不情愿的回了句,这里我不认识啊,这么乱,迷路怎么办?还是被师傅连骗带哄赶下了车。一下车,我的妈,这就是个5线小乡镇。
跟着”百度地图“+问人,渐渐看到一些蟳蜅女打扮的阿姨,
与湄洲女、惠安女同为福建三大渔女的浔埔女、有着自身独有的文化内质,她们奇特的民俗习惯,构成闽南沿海的一大民俗奇观。
浔埔女的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她们身穿“大裾衫”,出海时不易被渔网缠住,下穿黑色宽脚裤,适合劳动。
爱戴花是“浔埔阿姨”的天性,从儿时梳辫子起,她们就喜欢把色彩鲜艳的菊花、玉兰花、山茶花插满双鬓,待到及笄(十五岁女孩叫及笄),亲人就要为她们“梳髻”。从此,把秀发盘在脑后,梳成圆髻,佩上金银首饰,中间横插一根象牙筷子。圆髻四周戴上几串四时鲜花缀成的花环,有洁白高雅的茉莉花,有“六月雪”美称的素馨花,有含苞欲放的鹅黄色的含笑花,有球状的白色、红色的粗糠花……逢年过节,便是妇女们争芳斗艳的时刻,你看那一个个的发髻,活象姹紫嫣红的小花圃,谁家有了喜事,就要备上成千串一尺来长的花串,分赠给乡里的妇女。
据介绍,鲜花要特别的日子才戴,平常插一个塑料花,比较方便。
另外,长幼辈份的区分体现在耳坠上。未婚女子戴丁勾耳环,结婚后加上耳坠,称“丁香坠”,做奶奶后改戴“老妈丁香耳坠”。现在耳饰的区分逐渐淡化,不过这戴花的传统却一直长盛不衰。谁家有了喜事,比如盖房子结婚生小孩,会备上很多小花环分赠乡里妇女。
——来自网络
然后,来到这块传说中的大石头面前。
蟳蜅是一个以捕捞业和滩涂养殖为主的沿海渔村,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古刺桐港畔,三面环海。
再往前走5分钟左右,看到电线杆上的小牌子”蚝壳厝往里走”,然后就看到好几幢传说中的蚝壳厝,好几幢已经成了残垣断壁。
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是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被誉为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观。
主要分布泉州的浔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其中以浔埔村最为集中,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据说,浔埔的蚵壳厝的蚝壳并非泉州原产,专家考证,此种蚝种产于非洲东海岸。当时,蟳埔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港起航,沿闽南沿海航行至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到北岸卸货。返航时,因舱内不载货形成空船,重心不稳,不利航行,船员们就将当地散落在海边的蚝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堆放在蟳埔海边。元末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曾数度遭遇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蚝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蚝壳厝。
蚵壳厝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的特点,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红砖易受腐蚀,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闽南俗话所称“千年砖,万年蚵”。
——来自网络
随性就是,给自己预估些额外时间,让故事自然而然发生
荡着荡着,就走到妈祖庙,看到几个奇怪的人在摄制,我就在边上瞧瞧看看(没错,请叫我好奇宝宝),然后,大叔很正气的叫住我”你是到这里来旅游的么?“”是啊,怎么,这里不能看么?“我弱弱的回答。
然后?后来在攀谈中了解他们是“更厦门”摄制组,然后我就莫名其妙成了群演,混进剧组,插科打诨,唠嗑,顺便亲身体验了纪录片是怎么摄制的。
极其不情愿的,被导演赶鸭子上架安排了一段戏——“名宿老板给游客讲解蚝壳厝的前世今生”
(千算万算,我没算到今天我要上镜头,可怜我昨晚没睡好,一大早风尘仆仆,也没好好做个面膜化化妆,导演,你这是让我当网黑)
导演又安排群演任务,让摄影拍一个不称职的游客如何游玩,我只好怼拍了回去。
群演完,与导演喝茶,刚好聊到待会儿要分头拍2组场景,1组去海边拍浔埔女打渔归来,1组去采访。我就跟着拍摄小分队去海边了。
看完浔埔女打渔归来,与摄制组分道扬镳,等顺风车接我的时候随便找了家小店。
店主阿姨现做的牛肉羹+咸饭(芥菜饭),清淡爽口,非常美味。说是当地人都吃这种饭。
回来考证了下:
泉州的吃,绕不开咸饭、牛排、牛肉羹、肉粽、面线糊。
咸饭是闽南人传统菜。为米饭的一种煮法,种类繁多,有南瓜咸饭、萝卜咸饭、芥菜咸饭、芋头咸饭、五花肉丁咸饭等。咸饭一定少不了葱头和五花肉,另外就是依各家习惯加上海蛎、小鱼干、虾干等等。和炒饭相反,咸饭性凉,夏季火气大适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咸饭是饭的一种而不是粥的一种,小小一碗米饭能做到清凉,实在令人称奇,不愧是有着浓郁海滨风情的地方。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深受大家的喜欢。它的由来传说与南宋名臣陆秀夫有关,这一典故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在泉州的牛肉店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老字号也有不少,每家都少不了牛肉羹。
——摘自网络
后记:
其实,如果时间充裕,有2-3天的空闲,如果你是个喜欢历史古迹或者建筑爱好者,泉州可以这么玩。
day1:在蚝壳厝民宿住一晚。
目前蚝壳厝仅此一家民宿,是房屋保存比较完善的老院子,老板很好说话。
可以睡这种老床。(后期小弟很激动的说这就是他们小时候睡得床)
早上可以让民宿老板安排跟着浔埔女去蚝田劳作。(导演声情并茂的赞叹蚝田多么多么壮观,然而到最后都没给我看影像)。
中午可以看看传统的浔埔女打渔归来(听说这里也是女人干活,男人待家里。有一位近80的老婆婆说她10来岁的时候就开始挖蚝了,真是干了一辈子。)
然后可以吃顿新鲜的海鲜大餐,这边的蚝肉尤其鲜美。
下午打个盹,可以去市区,到泉州最热闹的西街,从开元寺晃到关帝庙,听听崇福寺的晚钟,吃点小吃。(顺风车同学妹子推荐)
有兴致可以看个泉州的提线木偶戏。(泉州市木偶剧团)
注意了,晚上别玩太晚,顺风车师傅说,泉州没啥夜生活,街上很早就没啥人了。
day2:去泉港樟脚村看看五彩石头厝。
至于惠安崇武古城,可去可不去,查了资料,除了周末的惠安女表演还不错,就是一片号称“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海滩了。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不会记得坐在港口边等浔埔女出海归来时,摄制组们跟个小孩们在海滩上胡闹,不会记得导演跟我扯的那些互联网八卦,不会记得有一搭没一撘的给我传播泉州的历史,唯一记得的可能就是导演突然意味深长的问:“你觉得旅行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而我,顿了几秒,随口答道“随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