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花草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吃货,在吃方面,我承认嘴巴比较叼!
比如:
豆浆必须喝原味的不能加糖;
吃水饺的时候必须要有醋和蒜泥;
西芹炒肉的芹菜必须用水焯过;
吃煎饼卷大葱必须要有酱;
……
在济南吃本地的特产油旋,也一定要配上甜沫!
甜沫也叫“五香甜沫”,是老济南地地道道的“喝头儿”,新鲜上乘的小米粥里,加入红小豆、豇豆,花生米,白色的粉丝和豆腐皮,还有碧绿的菠菜,加食盐、胡椒粉、姜末等提味,点入少许香油溢香,熬的稠稠的,色味俱全还养胃。
北方的冬天是特别冷的,济南也不例外,每到冬天,在老济南的街头巷尾,大店小铺,都会有“老济南甜沫”的招牌随风摇动。清晨,两根油条或一个烧饼,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甜沫,就是上班族们一顿丰盛的早餐。尤其那几家自称为“正宗甜沫传人”的老店,更是人头攒动,一座难求。
刚来到济南的时候,特别不理解甜沫的名字,明明不甜为什么还要叫甜沫,我还经常把甜沫跟胡辣汤混淆,后来才知道正宗的胡辣汤跟甜沫是相差很大的。
甜沫是咸的,一碗甜沫下去,丰富的食材伴着稠稠的粥汤,吃到嘴里短暂停留回味,顺入肚中,唤醒了沉睡一整夜的感官,周身毛孔似乎得到了诏令,顿时张开,驱散着寒气,浑身舒坦,精神焕发,元气满满。
甜沫和茶汤并称为泉城二怪,是到济南必品尝的美食,老济南有名的招牌风味。“茶汤非茶,米香四溢更胜茶。甜沫不甜,阅尽五味方得甜”。
茶汤在济南没有甜沫普遍,我是偶尔到南部山区农家乐才看到有跟山楂,野鸡蛋,野菜等山货放到一起来卖的粉末状茶汤,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当做吃食很方便。
关于泉城二怪的来历,一直都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与明朝第一代德王——德庄王有关。
相传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种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到了明代天顺元年,明英宗关切分封在济南的次子德庄王,命光禄寺将此技艺传到德王府,而德王府的腆膳官与秦府私交甚密,将很多膳食技艺传到秦府,其中就有茶汤的制作方法。秦府主人得此真传并将其改善,在小米面里加入姜与胡椒,演化出香辣的小米粥,称之为甜沫。周围邻居都听说秦府有两个很怪的食物,有个茶汤但不是茶,有个甜沫但不甜。“泉城二怪”开始流传并延续几百年,成为如今的“秦老太”伴手礼。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吃货,虽然也干过拍了一下午芙蓉街美食竟然忘记吃饭的勾当,但深以为不吃就不吃,吃就吃最正宗的,所以类似为了吃碗正宗重庆小面拖着两条疲惫的腿扫了一上午街的事情更不在话下。甜沫,自然要正宗才好喝。
济南最有名的甜沫摊儿,当属大名鼎鼎的“甜沫唐”了。
创立于1981年的“甜沫唐”用料讲究,味道正宗,备受老济南的喜爱,几乎每位上了年纪的济南人都知道这家的甜沫。许多人一大早老远赶来,就是为了喝一碗正宗。甜沫唐的甜沫用料很足,同时搭配茶叶蛋、马蹄烧饼或老济南肉火烧等,不管大中小碗,总能让人满足,味道十分浓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顿时会觉得身体暖和不少。
济南的甜沫有三绝,第一绝就是名字绝:
不了解的人听到名字,十有八九不知是何物。关于这名字的来历,除了德庄王的传说,常见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明末清初,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济南有一家田姓粥铺,经常舍粥救助灾民。可是粥少人多,于是便常常在粥内加些菜叶及咸辣调料。灾民见煮粥的大锅里泛着白沫,便根据店主的姓,称之为“田沫”。一落难书生饿极,食之觉甜美无比,以为“甜沫”。后来书生发迹后来此再喝“甜沫”,无丝毫甜意,恍然大悟实为田沫,非“甜沫”也。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
另一种说法是甜沫最早并不叫“甜沫”,而叫“添末儿”: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添末儿”就传开了,后来人们根据谐音雅化成了“甜沫”。
我个人更喜欢穷书生这个典故。
甜沫二绝要数它的制作:
甜沫作为济南早餐小吃,是上不了大席面的“地摊货”,做起来却也大有讲究。上品甜沫要用地道的龙山小米磨面,做的时候要“倒炝锅”,先煮粉条、花生、豇豆,再加豆腐皮、菠菜;放盐、五香面、胡椒面调味;水沸后加入小米面糊,边加边搅。最后将事先用葱、姜、大料炝锅的油倒入粥中,出锅即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加水,因为是咸粥,水必须一次加足,否则甜沫就澥了,而这其中分量多少全凭老师傅手上有数,是一锅锅的甜沫熬出来的经验。
我没有亲见过制作过程,但毕竟出自农村做过各种粥食,倒也容易理解。平日见的多的还是甜沫的盛放,这个也是有讲究的。每家每户的甜沫都是装在一个大肚子的瓦缸中,这个瓦缸得有一米高,天冷的时候要在缸外面套上棉罩保温。盛甜沫要用长把木勺,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让甜沫保持香醇的味道,不澥汤。
甜沫三绝是它的喝法。老济南人都知道,和甜沫打交道不用筷子和勺子。端着碗,顺着边儿,转着圈儿,无论是金黄的粥汤还是其中的由花生、小豆或是粉条、豆腐丝,菠菜组成的色彩斑斓的辅料,连吸带喝一干二净底儿朝天!如果作为一名年轻上班族的话就用大柄勺赶紧喝完上班是正经事。我是选择用勺子喝的,一来为了快速,二来嘘嘘的吃饭声音总是感觉不太雅观。
早餐的甜沫一副十足的平民作派,正合先前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气质。再配上两个金黄色酥软软的油旋或两撇棒槌油条,美滋滋的,舒坦到底。
不知为何,就是这样一碗甜沫,每次喝完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满足感。
细细想来,待在泉城这些年,无数次穿梭在街巷陌里,我的内心早已渗入了济南太多太浓的地域风俗和餐饮文化,即使在不同城市的路口,坐在相似的马扎子上,看着川流不息的闹市,想着天天变化的城市,这么多年的奋斗,再喝起这碗甜沫来,总有一句话萦绕耳边,“阅尽人间沧桑味,苦辣之后才是甜”。
心里顿时更加充满了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