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似乎偏激了些,但是千万个人千万种理解方式,在我概念里,只有留学毕业后回国的那一波算称作“海龟”。
为什么海派学生不适合去民企
这不是大数据普查,而是亲身经历之一:一名留学生回国在一家中大型民企做项目运营工作,刚开始进去的时候与大家都很融洽,一派盛世景象。可时间久了,问题渐渐暴露,做了不久就提出了离职。为什么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团队融入问题,一家积极向上的公司理应是一家能够海纳百川的企业,可在绝大多数民企当中,上至公司领导,下至基础岗位管理人员,甚至“第三方”人事部门都不太能接纳建设性的举动或是倡议,基本容不得底层有反对声。在这种管理架构中,底下人员只需要按部就班,听命行事即可,哪怕是最菜鸟的国内本科应届生,也相对比”海龟“更容易融入团队。相反,尽管留学生的眼界很高,而且往往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但是这些都不会那么轻易被接纳。第二个问题直接承接第一个,正是由于这样的排异性架构的存在,使得留学生只能被动地供职于这样的企业,创造力得不到认可和肯定,往往会把自身精力分散同时产生压抑情绪,时间一久反而成长节奏会慢于国内的本科应届生。影响自身的职业稳定性。
但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往往是这样的架构呢?很简单,在国内所有种类的企业当中,民营企业是最看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生存本能最强的企业类别,他们只需要有项目经验的老派管理人员,为公司在短期内创造高额利润即可,底下所有的基层不需要有异议,因为所有的决策都出自上层,你基本只需要无脑前进,哪怕被领导骂两句”无知“也仅算是谆谆教诲而已。
"海龟"适合去那里?
根本不用讲明,当然是去海派企业(日企、韩企等亚洲企业除外)。原因也很简单:企业文化价值认同感非常重要。中大型外企,就是让你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地方。在外企,高层对基层建议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其他类别的企业,对语言的能力需求到了堪称望梅止渴的地步,在民企,在你还是基层的前提下(外贸除外),你的第二语言多数情况下仅是摆设,哪怕是有一些海外业务的单位也只是停留在简单书写层面。另外,外企对员工自身的发展重视程度非常高,只要你愿意学,你可以从一个部门“轻松”转到另一个部门。第三点同样重要:外企在量化员工绩效方面做得很到位,基本上可以达到公平竞争的程度。而在一些民营企业,很多员工需要花50%以上的精力维持周边关系,在自身价值塑造上只能用到剩余的50%。
外企的架构为什么不一样?外资企业创立的时间普遍超过50年以上,多数已有百年之举。各层级的管理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稳定,与初创企业的“火拼”模式不同,这样的架构在基于资金充实、业务稳定的前提下,会追求稳重求胜,步步为营。所以会更加重视新鲜血液的融入,因为往往新的建议,就是新的项目,新的财富渠道。
并非完全摒弃其他企业
各种类别的企业中,不分好坏,只有有利跟不利,而且每种情况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海龟”在挑选第一份工作时候需要独具慧眼,挑战不同的高度。
(我家有甜筒,我是甜筒的Boss,更多职场专题将不间断更新,助力童鞋们不断升职加薪,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