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名山游记选注》虽然是文言,但是通俗易懂,好读也有趣。全书虽然选编的篇幅不多,但是名山大川基本都涵盖,可以代表徐霞客的文风文笔和重要旅游点。徐霞客不愧旅游家称号,一生全是旅游并进行记录,写了60多万字的游记。考虑到他写的都是文言文,一篇游记不过几百上千,最多几千字,60万字至少由600篇游记组成,数目之多可能至今国内外无人能出其右。
一是学文风。游记的文字精炼,四字一句为多,没有长句和啰嗦话,读来朗朗上口。每篇都短小精干,让人喜读。描写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形象传神、很有气势。凡人眼里再多的山水,无非是树、岩、洞、瀑、泉、庙、峰、崖、道、岭、云雾、花草等,看多了也审美疲劳,无所谓高下。在徐霞客笔下,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描述,绝不雷同、绝不大而化之,为文不重复,技巧高超。我辈写日记,若有此风格,可读性必大增。
二是学精神。李白杜甫等文人纵情山水,也有游记妙文,但他们的游览是游玩散心。徐霞客的游览是工作,从中体现的是敬业与执着。他从年轻时开始,到55岁身故,最少30多年的游山历程。一件事能做一辈子,做到如此专业,就不是爱好而是职业了。徐霞客游览,绝不走常人路,深具探索冒险精神。他每听到哪里有奇峰异景、哪里有险路危途、哪里有人之能至之所,一定会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前往一探。每次登山,必然避开大路,专找小道偏僻道,沿着山路、山脊逐个山谷逐个景点搜山踏勘,有峰就登顶、有河就探源,有庙就找庙、有人就见人,细致程度堪比测绘人员。走小道自然需要体力毅力,爬、攀、跨、跳、钻、搭梯、悬索、柱杖、拉棘、漂流无所不用,忍饥耐渴、野外生存、衣破体伤、惊吓忧惧必不可少,但他毅然决然,毫不为阻。探险过后,详细回顾并整理,写成日记供他人学习参照,无论地名、方位、形状、大小、颜色、状态等都详实准确,不可谓不用心。
三是学地理。游记本身就是要介绍各类名山大川的结构特点、风景分布、游览方式,其中介绍的旅游路线,沿路所见风光,都是后人了解地理、熟悉风物、开展游览之有力指南。曾经去过的,可以借此温习并感受小道之另外风景;没有去过的,可以掩卷想象、心驰神往一番,并激发到那一游的决心,并通过描述对照反思人类文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感慨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自然带来的便利。对研究地质的,还可以对比明代与现代的山川景物变化,了解地球的地质自然演变规律。
四是学历史。徐霞客为晚明人,他死后4年明朝灭亡,距今400多年,明朝的旅游历史活在他的游记中。在明代,山河与现在相同,但是游览方式、风景人文、感悟体会却天差地别。他游览时没人收门票、没有大路能直接开车登顶、没有缆车轨道能悬空快速越险、没有高档宾馆能住宿过夜、没有黑导游地头蛇敲诈、没有假和尚假寺庙欺骗、没有低俗小商品廉价土特产兜售、没有人挤人人踩人的火热,自己找导游、自己找庙宇、自己找路、自己找景点,却游得有滋有味,花费不高、收获不小。现代化建设,祖国河山归国家,修路修缆车、修点修宾馆,虽然旅游方便了,却到处要钱、到处破坏、到处污染,不知是进还是退?
五是解好奇。徐霞客肯定是个好奇心重的人。看山,就想登顶看看,看顶上有什么、在顶上看山下是啥样;看洞,就像进去瞅瞅,看洞里有啥东西,黑暗之中有什么玩意;看水,就想沿着漂漂,看水从哪来,沿途有什么风景;听人讲有难道,就想亲自走走,看看到底有多难,试试能不能走下来;等等。好奇心重的人,遇事要寻根究底,弄个明白。他的日记,对于同样好奇心重的读者来说,是卧读的最佳消遣。能够足不出户能看到如此多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景物、了解常人所不能了解的细节、体会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快乐,大快好奇之心,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