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页面的转化,可能有张热图就足够了。
但当访客需要浏览多个页面时,几张热图是不够的。
因为流失会随着页面增加而增加,从而形成转化漏斗。
如果你说,“我只负责给首页带流量,其他的一概不管”,那么这篇小短文对你毫无意义。
但如果你负责流量的运营,或者为最终的效果负责,那么就有必要好好的梳理下转化漏斗。
创建漏斗
首先思考一下,一个访客从初次访问网站,到最终转化,需要经历哪些页面?
常见的转化路径可能是这样的:
- 电商:首页→产品页→购物车→支付页→成功页
- 旅游:首页→目的地→线路页→详情页→预定页→支付页→成功页
- 博客:首页→文章页→订阅页→成功页
- 表单:首页→表单页→成功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访客的行为多种多样,进站页面也并不固定,我们不可能想到所有的转化路径——就算想全了,给所有路径创建漏斗、监控数据,也不现实。
所以我们只能考虑少数的理想路径。
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倒推。
从最后一步转化目标开始,往前想,访客要进行哪些操作,才能完成这个转化。
理清转化路径后,可以在百度统计或者谷歌分析中设置转化漏斗。不赘述。
查缺补漏
通过统计工具的路径报告,可以查找转化路径上,哪些环节出现了“泄露”。
比如谷歌分析的“渠道可视化”,显示了路径上的转化比例,以及没有转化的流量去了什么地方:
如果某个环节流失严重,那就说明这个环节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但是,如果最初的转化路径设置是错误的,那么这个漏斗可能也是错的。
可以通过谷歌分析的“逆向目标路径”来确认访客完成转化的关键路径:
百度统计目前好像还没有这个功能。
如果确认之前设置的漏斗中,有遗漏的关键路径,就需要重新设置。
另外,谷歌分析可以借助用户的“行为流”,来了解访客在网页上的浏览习惯。
百度统计可以通过“页面上下游”工具,了解访客行为。
如果访客的行为和转化路径差异很大,就要好好考虑下如何引导访客的浏览行为了。
优化漏斗
对低转化高流失页面的优化,和单页面的转化率优化差不多。
通过热图工具,找出调整及优化方向,设计多个不同版本,进行A/B测试,最终采用转化率最高的页面。
切记,热图工具忠实的记录了当前页面的所有访客行为,是一个复合的结果。
想要确定哪些页面过来的访客,有更多的互动、点击了CTA,需要将热图细分。
除了热图工具,还可以用下列方法来分析、优化转化漏斗。
- 确定当前页面的转化目标。比如,点击“加入购物车”按钮。
- 分析完成转化的访客行为。比如,观察加购用户的浏览行为。完成加购的点击量不能太少,至少也得100以上吧。
- 分析未完成转化的访客行为。同上。
- 分析两类访客的行为差异。比如,在价格上犹豫不决、表单只填了一半等等。
- A/B测试。测试产生行为差异的步骤。
- 或者干脆直接询问。对于要退出的访客,弹一个窗口,询问原因。
整个过程,都要依据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而不是瞎猜。
以上,就是转化漏洞从创建到优化的一个简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