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题如何做?我认为第一步就是锁定研究的文本,进行素读,进行分析。怎么分析呢?
以我研究的专题《骈文经典探究性学习指导》为例,我在教学设计前要做如下工作:
一、整合教材
即把7一9年级古诗文中所有的骈文抽出来,放在一块。即初中应学习的几篇骈文一一《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组成一个新的单元作为复习的对象。然后根据骈文的特征,再进一步素读分析。
二、分析教材
把这几篇文章,读几遍,读明白文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啥这样写。然后分析:
1.文本中有什么
一篇经典文章其中的资源是丰富的,其中有些可用来教学,有些不能用来教学。用来教学的有些适合于新课,有些适用于复习。如果是一组文章这些方面就更需要分析。这组文章的共性和差异在哪?
比如前面说的三篇骈文:两书一铭。
两书相同处极多:
①同是书,书中同以写景为主,写景的方法同中有异。
②同思隐,只是陶已隐,吴想隐。作者们的思想是消极避世。
③同是四六文,语言整齐,句式对称。
但三文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同为书,形式上句式整齐但不押韵。《陋室铭》则是明显的韵文。前两书以写景为主要内容,后者仅以写景为陪衬。
陶弘景写美景,表明沉迷,意在拒绝;吴均写美景,表明流连,意在邀友。刘禹锡则是“陋"中作乐,自比古贤,意在表白和抗议。
2.教材要求我们教什么
《陋室铭》编在新教材七年级下以“修身正己”为主题的第四单元,以学选材为写作指向。
两书属于新教材八年级上以“美景依然”为主题的第三单元,是复习写景的材料。
所以关注写景,感受情怀应该成为学习这三篇骈文的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