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孩子们喊了我一句:妈妈!看着那么大的孩子,我们来了一次温暖的拥抱。我承认,我很少愿意这样。尽管我知道英国郝伯特·斯宾塞说:“拥抱、抚摸、牵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我,更喜欢你们“别动”。
【上课】
最近的一篇课文,暖到了我--老舍《养花》。老舍先生在文中娓娓道来养什么类型的花、为什么养花、怎样去养花。老舍先生幽默的调调,告诉我们遇到大雨,把花儿打湿的时候,多么伤心。这不再是一篇散文,而是一篇打动内心的暖文。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却感受到老舍先生: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这是对生活的赞美,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这节课是我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了。导入、整体、细节、升华,一节课在这样的一环一环中进行。
师: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
生1:北京气候多干燥!老舍先生需要植物来保护自己。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2:养花必须得劳动,不劳动连花也养不活。
生3:老舍先生是性情中人,花被雨打湿了,就伤心难过好久。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理解,那神情仿佛自己就是老舍先生。我趁势说了一句:“那么你能读出这样热爱生活的语气吗?”
这一下,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我来!”“我来!”
嘉宏是第一个站起来读的。嘉宏是个小男生,嗓子有些粗。一年级的时候为了写好字,妈妈愣是用一个晚上的重默逼着他写出了端正工整的汉字。由于声音有些沙哑和粗,并不是那么细腻,因此嘉宏并不是读的最好的那个孩子——但是每次读课文举起的手中总是有他。这可能就是一种毅力。
嘉宏站起来了,脸红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第一个,也许是担心自己读得不好。他深吸一口气:“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声音响亮的他,脸红到了脖子根。可这丝毫不影响他读的热情。瞧,嘉宏抬起自己的胳膊,声情并茂,那样子真是可爱至极!
这个看上去平时不那么细腻的小男生,居然也会有这么细腻的一面,意外中的意外。我笑着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啊?”嘉宏大声地说:“老舍先生是文学大家,自然是少不了对生活更多的感悟,他写下养花的时候一定是更有感触。这是对爱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拥抱。”
对生活的拥抱,这个词用的多好啊!听着就觉得温暖,让人浮想联翩。
【Free Hugs】
很多时候,我们在痛心疾首孩子怎么这么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之前的他们什么样?有的四岁逼着学英语;有的四岁逼着学钢琴;有的四岁,样样都得学……才走出幼儿园就开始努力学习写字、读书,要开始努力学习养成好习惯,要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不掉队……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完成,在习惯了父母的拥抱之后,在学校孩子内心对拥抱的渴望更是强烈。
在美国,贾森·亨特最早向世界推行了FREE HUGS的活动。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她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传递爱的信息。
拥抱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温情的交流方式。拥抱,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身体动作,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发自内心的拥抱能迅速传递内心的感受,传递心中的爱,把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对方。
小的时候我们感受父母怀抱的温暖,长大了感受爱人怀抱的甜蜜,有了孩子感受孩子在怀中的安然。父母怀抱的温暖一直记忆犹新,爱人怀抱的甜蜜永生难忘,孩子怀抱中的安然萦绕心底,还有那些来自学生的温暖拥抱。
【思考】
所有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适时而亲切的拥抱,激发了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愿望,满足了他们的依恋需要。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证明:拥抱是人类心理和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如,婴儿呱呱落地时,他就需要父母的拥抱。婴儿经常哭闹、不肯入睡,但只要父母抱着他,他就能安静下来或乖乖入睡。他能在父母的拥抱中感受到安全和保护,能很快地稳定情绪。
孩子们刚入小学时,他们第一次离开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渴望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情感深深围绕着他们。于是,有些孩子就会强烈的反抗:有的嚎淘大哭,嘴巴不停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奶奶”“我要回家”……;有的不愿意呆在教室里,使劲想往外跑;还有的始终闭着嘴巴不愿意与人交流,对老师的问话置若罔闻等。
每当遇到这样的孩子,一个拥抱便让孩子们感觉到好象被妈妈抱着一样,一阵阵暖流随着拥抱输送到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孩子便会由自己需要的爱得到满足而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便不再哭泣,擦干眼泪静静地坐下。今天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妈妈!我一愣,在习惯了老师的称呼后,觉得好久没有被他们这么称呼了。记得很早以前是一年级。如今已经是翩翩少年的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都有皮肤饥饿感,当一个孩子被拥抱时,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比较强烈的,这是促进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
拥抱,是一种亲密接触,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孩子需要用拥抱来宣泄、表达、欢庆和抚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他的心灵和情感都是孤独的,容易形成敏感退缩、脆弱的人格特征。
拥抱那个常常爱拖作业的孩子吧,拥抱那个总是慢半拍的孩子吧,拥抱那个会插嘴的孩子吧,拥抱那个爱开小差的孩子吧!当你拥抱他,孩子的内心涌现的不再是老师的高高在上而是爱!爱,则让孩子更多释然和成长。拥抱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就像林妙可嗲嗲地在春晚高声唱的那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一样,唱出了孩子内心的渴望。
好吧,孩子们,咱们一起来一个温暖的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