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里面的鱼,是喝着海水长大的。我们中国人,是浸润着中国文化长大的。
文化是什么?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读到这儿,我抬头看着房间里的书柜,密密麻麻书堆中却有这么一本,像个和蔼矍铄的老人,肃然地看着我。它是五岁时候父亲送我的礼物,寄托着父亲对我的期望——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本《楚辞》,377句《离骚》,伴随我走过童年,跨过少年,来到热血沸腾的青年时代。纵观古今,能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世界人民隆重追悼的人不多,屈原便是其中之一。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臣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奸臣谗言免职,被逐出都城,流放在外。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离骚》。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摧毁,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子夜独揽九重天,寒窗映月人未眠。如果说,一些人喝酒是为了买醉。那么,屈原喝醉却是为了从别样的酒醉中清醒过来。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生而为人,愿意为国家奋斗终生甚至付出生命的信仰。
现代社会,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这是一个缺少信仰的年代,这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民族。
那么,何为信仰?
习总书记说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贯穿于人世界观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它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精神追求和灵魂探索,信仰便深刻彰显了人的这份高贵和尊严。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时常会感到浮躁,茫然无措、内心空虚,亦或是莫名其妙地想要逃避,难以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焦虑与深深的疲惫当中,这种焦虑与疲惫源于过多的精神内耗。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即如屈原这般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两个字——信仰。人可以为了信仰而活,更可以为了信仰去死。只有纯粹的信仰,才能使一个人真正平静下来,倾尽全力投入到一件事中去。
真正的信仰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是一种坚守,是一种表达。它与物质世俗无关,源自内心,会滋生一种力量,给人以敬畏的底线。也正因为这一份底线,生命才有围栏,处在危险和安全临界点的围栏,不会让人堕落。
相传印第安人走路时,如果走的太快,就会坐在路边停一会儿。当问及为什么时,他们会说如果走的太快,灵魂会跟不上我们。然而,在如今纷繁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有多久没有提起“灵魂”这个字眼,又有多少人甚至从来不曾想过“信仰”。一个信仰缺失的人是无根的,他的灵魂始终在流浪。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我们每个人时时都在寻找,寻找更好的自己,寻找光明的未来。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潜意识中寻找的是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正经历着经济、政治体制的快速转型,这一转型需要人们承受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它在瓦解人们原有各种价值观、伦理观和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自动整合出新的信仰,抑或伦理道德等社会共识。于是一种更加强大的系统生成了,它看起来是如此自由又喧嚣,被牢固控制又放纵无羁,这两种状态并存,人们乐在其中,已分不清楚自己是这个系统的受益者、参与者还是受害者,或者三者都是。
那么,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一晃童颜换鹤发。我们该由何处获取正确的信仰,来满足生存之需、精神世界之需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铸就个人信仰基石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因此,阅读国学、品读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信仰之基的最好路径。
阅读国学,让人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我国浩瀚的书海,能给予人无上的精神力量。四书五经高度浓缩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文化血脉;《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让后人能够触模历史最真实的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辩证智慧……翻阅国学,一颗颗激荡跳跃的民族心,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我们吸取其间的养分,转而体现在具体行为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功能就是阅读的效应。阅读别人,诞生自己,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充实完善提纯,成就信仰,而后绝不屑于把他人的思想碎片作为自己的思想坐标。
品读经典,在思考中与自己对话,是超越自己的前提。人生的价值之一是实现自我,学习知识就是阅读前人的人生,创新知识就是谱写自己的人生,人的高雅气质、精湛技艺、崇高信仰无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让中华文化的气脉贯注于心,让中华文明的特质熔铸于神,便可以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民族的兴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非一蹴而就,经典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打磨的钩子将人类的智慧坏环相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明,充分整合16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才能以最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学经典,中华传统文化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更是个人信仰铸就的根本基石。让我们用国学的美酒、经典的积淀、文化自信的浸润铸就信仰,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