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竞争不是争强好胜,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什么这么说呢,竞争并不总是以一方失败一方成功收场吗?其实还存在一种结果,共赢。
十月二日的“罗辑思维”节目讲述了一个例子,当初前苏联也有制造客机,但是为什么后来没有做好呢?虽然其生产的客机价格更低,但是只销售到一小部分国家,所以一直没有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去,因而感受不到竞争压力,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更新迭代动力。而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虽然价格高,但是它们都主动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为适应客户的需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久而久之,他们就因为更符合大众得需求,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首选,很快就抢占了全球市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任何行业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这些竞争看似残酷,充满“血腥”,但是总会存在一些企业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因为有竞争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假如生产的产品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只有你可以生产,因为没有竞争带来的压力,通常情况下,你就不会选择对产品做过多的改进,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安逸”所迷惑,不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变化去做出相应的调整。
时代在变,人们的选择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你经营饭店,因为你家的菜比较可口,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在你的店里吃,于是你就有很多客户光顾,但是任何东西吃多了都会腻,哪怕再美味。一开始因为没得选,不存在更好的选择,所以顾客通常都会选择你。后来,突然来了一家新店,出于好奇,人们会去尝试,结果发现食物也做得不错,很快人们就会转而去那家吃。这个时候你就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食物不够美味,自己是不是应该更新下“菜谱”,尝试一些新的菜品。但是因为前期的安逸,你从来没有想过去研发新的菜品,所以你得花时间去研究新的菜品,短期内你的生意并不会好转。
假如一开始就有另外一家同等实力的饭店存在,为抢占更多的份额,你需要不断地根据人们需求去调整自己的菜品,定期更新菜品,以便留住更多客户。同样地,竞争对手也是如此,为了不被淘汰,他们同样需要不断地更新菜品。这个时候,客户始终会在这两家做选择,二者生意不但不会因为竞争而变差反而会越做越好。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的目标是希望做到一家独大,打败所有对手,彻底垄断整个市场,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垄断固然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企业很容易因为失去了竞争对手,被安逸的环境所蒙蔽,而失去前进得动力,从而不会主动求变,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曾经,诺基亚是多么的辉煌,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以超高的性价比赢得用户的青睐。但是每个时代都在进步,进步意味着需求的变化。因为没有长期没有相抗衡的公司,一开始诺基亚出新品都会备受青睐,但是逐渐地,新的产品的变革越来越少,没办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企业一无所知,被眼前的安逸所麻痹,缺乏危机感。慢慢地,人们对于诺基亚手机失去了新鲜感。这时突然一道光折射进来,人们看到新的可能,安卓及苹果的出世,以其独特的系统,新颖的操作界面,一下子捕获了用户的心。而强大无比的诺基亚,这个时候只能说“有心无力”,因为从未想过对自己的产品做出重大改进,导致在出现竞争对手时,没办法第一时间予以反击,最新被打得千疮百孔,惨败收场。
好比现在的苹果,始终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是因为其他品牌,诸如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挑战,使得它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产品,以便更好地引导市场,走在行业前列。假如苹果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实现自己的垄断地位,失去外部竞争压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它也很可能就会步上诺基亚得后尘。
因此,许多强大的企业,内部都会设立不同的部门分支,进行内部竞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不怕内部竞争过于惨烈,就怕内部过于安逸,导致失去更新迭代的动力。内部竞争只会淘汰部分员工或者部门,并不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反而因为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企业越来越强大,从而可以不断地屹立于行业之中。
马化腾曾经感慨过,还好发明微信的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企业,否则今天的腾讯可能不会发展得这么好,甚至可能已经被行业淘汰。
安逸使人退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感,当外界压力不足以威胁自身时,不妨给自己制造一个”假想敌”,以上帝视角审视自身,存在哪些不足,不断修正自身,如此方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始终争得一席之地。
题图摄影:Alexas_Fotos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日有所思】
我们公司的系统都比较开放,鼓励内部竞争,有些时候残酷程度不比对外竞争弱,看似无情,但却是最好也是最无可奈何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可以忍受这么残酷的内部竞争,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在外部竞争中失败呢?
【惊喜一刻】
如果你觉得小苏的文章还不错,欢迎随手关注小苏的简书号——小苏手记,期待我们可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