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一个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 可以开阔他的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我们的抽象思维的成长。”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经常采用中间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很多问题都会有更好的局面。但遗憾的是,当冲突产生时,人们会第一时间遵循惯性思维的力量——绝对保证己方的利益——你必须服从,我决不让步。 结果,双方肯定会有一方产生重大的损失,由此互不相让,激烈对峙。这当然是我们不想见到的,因此一种妥协思维又开始被广泛地运用——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大家均各让一步,互相降低损失——这看似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实质上问题并没有解决,双方都产生了损失。
中间思维则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在不损失任何一方的利益前提下,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造性思考,寻找共赢空间。这样既能保证双方利益,还能共同创造新的模式,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种思维元素
开启六个改造步骤
第一步:重塑思维认知
明天比今天重要,今天比昨天重要,未知的领域永远大于过去的已知。我们要首先从思维上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将过去的经验、思考和常识置于头脑中最重要的位置,要始终对未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第二步:跳出来,而不是跳进去
跳出惯性和常识,在经验的门外看问题。如果跳不出固有的思维圈子,你就会被困在一个有限的知识与常识框架内,很难找到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跳出来,本质上便是就事论事,不同的问题不同分析,而不是用既有的思维搞一刀切。
第三步:停止惯性思维,多换位思考
当我们评判某些人、某些事物时,踩下经验的刹车,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办?如果换成我,我会如何决定?换位思考是打破惯性思维的捷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跳出自身狭窄立场的维度,让我们了解不同人的利益需求。
第四步:破除依赖,强化内在自立的“主见”
收集自身依赖性思考的“寄生体”——都是谁在帮你思考和做决定?把你依赖的对象做一个列表,然后清除他们的影响。自立的“主见”未必都是正确的,但你可以尝试将它们放到优先的位置,而不是遇事就有求助他人的习惯。
第五步:养成求知的惯性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这是最大的无知。就算拥有高学历、渊博的知识,以及高明的见解,也要努力学习那些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让自己从自满、守旧和停在原地的思维惯性中走出来,用不断的求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六步:破墙:开启创造性思考
最后,为自己建立开放性的思考模式,用创新思维面向未来,弥补思维的盲点,增加思维的可变性。经过不断的练习和自我鼓励,我们就能形成新的习惯:基于创新的、多元的和跳跃式的思考。
非此即彼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并且极为常见的思维方式,它是制造文化、种族和立场对立的心理根源。
非此即彼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喜欢翻旧账,把不相关的事情拿过来作为否定对方的论据,想尽一切办法搜罗不利于对方的信息。从这点来说,它与以偏概全的思维有很大的交集。这种思维将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刺猬一样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你产生任何关联,最终你会孤立无援。
当你面对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相反的是,看不到的那一部分才是真实的。
躺下思考——研究人员发现,最聪明的思考方式不是让自己处于高度紧张的临场状态,而是躺在床上或蜷在沙发上。这会让我们有一种隔离感,清空头脑中那些先入为主、极端、盲目乐观、偏执等情绪化的因素,降低思考的压力,集中注意力。所以,我总是鼓励人们给自己一个躺下来想问题的机会,这能让我们看清头脑中都有哪些不正确的惯性。
依赖型人格
请求强迫症、目标依赖、“墙头草,两边倒”、懦弱的讨好、肯定饥渴
依赖他人作决定的惯性一旦养成,你将慢慢失去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喜欢两极化思考、失去主见的“情绪化动物” 。
思维自立步骤
第一步:要有质疑的能力
质疑并不是胡乱地猜测与揣摩,而是一种跳出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步:要有重新判断的能力
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进入问题的内部,看到原生的信息,而不是经过别人加工的。
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回答以下六个问题来完成:
①我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②与问题有所牵连的都有哪些方面?
③哪些点是很明显却被忽视了的?
④从A到B的推演步骤是什么?
⑤切入点是否存在问题?
⑥我能得出多少种结论?
第三步:要有自立求真的能力
经验和权威是思维自立的天敌。这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缴械,要学会站在常识的反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最终你可能会得出一个全新的想法。我相信,如果坚持到底,你有80%的概率能走进那个房间——答案就在里面。
远离依赖思维走向自立的几个必要步骤。
快速地破除依赖
树立独立做事的信心
接受自己相信自己
从容的接受现实
情感上实现彻底独立
爱自己——走向真正的独立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在著作《理性,真理和历史》(Rea 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缸中之脑”的假想:
“有一个人(可以假设是我们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大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大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大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大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有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大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大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大脑输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记住:软弱=好欺负
强大起来,远离操纵者。
思维自立直接为我们带来的——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沟通和关系,才具有长久的可维系性。
·说“不”不是目的,而是走向思维自立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说出“不”字的那一刻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你要给对方以心理补偿,比如提一些建议,多一些关心等,展示自己坚定但成熟的心态。
·重要的不是拒绝本身的伤害,是你想表达的意图——没有任何人可以回避拒绝的伤害,但我们可以通过委婉的表达将明确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并促使人们接受。接受并尊重,新思维开启新的关系。
·学会自立思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拒绝不能一蹴而就——辩证地思考这个世界,保持距离地审视自己和每一个人,同时把握拒绝的分寸。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地站立起来,掌握独立思考的技巧,摆脱依赖。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最可靠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无知都不曾正视,那么失败就是迟早的事情。
在我们取得一些成功的时候:
别着急庆祝——先总结自己成功和别人失败的原因。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是自己处在那些失败者的位置,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有侥幸心理——没有人保证下次仍能成功,要警惕因为这次成功带来的轻率和侥幸心理,要看到潜在的问题并把它们解决,而不是蒙上眼睛欢庆胜利。
不跳出经验思维的局限,就会在过去的经验中溺毙。
复杂是效率的杀手,简化思考才是出路。
保持单纯路径,简化复杂的思考。越是单一的目标,核心越明显,也更容易集中优势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采用一种“暴风雨式联想法” 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即像暴风骤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问题,学生们要火速给出答案,不能有任何的迟疑。评价会在训练结束后进行,学生的反应速度越快,说明他/她的思维越流畅;回答的内容越多越丰富,则表明他/她的思维流畅性越高。
意见本身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影响从众的关键因素是人数。如果持某个意见的人数多,即使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他的内心也有隐隐的不安,他仍然会认可和跟随。
永远不要在大脑中建立这东西可真够便宜的概念,要树立一种我需要 而不是我想要 的购物意识。在购物时多看看、慢行动 ,如果怕自己控制不住,那就不要去看购物网站或者减少去商场的次数。
一是不要尽信他人的信息,保持头脑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力。
二是不要没有原则地跟随众人的思考,要敢于作出相反的决定。
“1234思维” :将问题分步、分系统表述,并针对性地找到方法。
Play while you play, work while you work。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
“24个人排成6列,每5个人为一列,我们应该如何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