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程与《你的名字。》无关】
我的真名:马茹馨
现用笔名:不着子
曾用笔名:小爬、叶彧、渊隅、方糖
很多年前,我是不喜欢我的名字的,它好像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情,它的感觉不像我,它的脾气也不依赖我,它好像只是茫茫人潮中随便一个被指认出来的三字字符。
于是它并不重要,怎么被书写也无所谓,初学写字时母亲怕我写起来麻烦,就让我把“馨”写成“欣”,这样一来“马茹欣”三个字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它们胖瘦均匀,笔画相当,不像“马茹馨”那样前疏后紧,上下不协调,怎么看都不顺眼。
可终究没有去变更姓名,在小学结束的那一年,我的名字也同我一起毕业了,从“欣”这样书写容易的字符升级为“馨”这样写起来复杂但会很好看的名字。
在我的朋友里,有很多人变更过名字,记忆最深的,有人小学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升到初中变更了一次,又听别人讲她幼儿园还在叫其他名字,于是猜想——是不是每到新的地方,都会变更名字呢?
后来我就同“马茹馨”这三个字相依为命了,它写起来不够协调,叫出来不够好听,甚至自己从口中讲出自己的名字,都有些许蹩脚,我叫着“马茹馨、马茹馨”自己却没有感觉,这幅样子仿佛随便哪个人叫这个名字,我也没什么意见。
但这么多年,我却没有遇到与我重名的人,可能年龄尚小,阅历尚浅薄,但我也想问问,世界上其他叫我这个名字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名字怎么想。我周身认识的人里啊,他们最多是“欣茹、X馨、茹X”之类,也可能是“欣如”的搭配总是比“茹馨”的排列频率高,我的名字也总是在第一次被提起时误称为“馨茹”。
可无论如何,我还是没办法把“马茹馨”同“我自己”相连接。它不如诗,不如画,即便如此,甚至连点画面感都没有,更看不出丝毫底蕴与文化气息,更没有类似于期望和寄语被包含,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当然,相处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它的存在了,我戳戳它,“嘿,马茹馨,你觉得你像我吗?”它不回答我,它也没办法回答我,它从一开始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同我一起由我爸妈的结合而诞生,它不了解我,我不了解它,可我们始终在磨合,在交融。
大概重要的不是说我叫什么名字,于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我叫什么名字。
相比而言,笔名更适合表达自我,最开始叫“方糖罐子”早就是不知该从何讲起的陈年旧事,后来的“渊隅”源自封闭又阴郁的自我,“叶彧”同音于“业余”,“小爬”来源于“丛林里的爬行鱼”,来源于“鳄鱼与鳄鱼的眼泪”。它们与我相近,至少是我一手把他们发掘出来,再带着他们行走于世间的,可还是随着成长,随着个性的变迁越来越陌生、偏离。
固执的人是我啊,我想要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那个名字,那几个字的排列组合一定要只从属于我才好,于是我叫“不着子”……
你好,我是不着子,就是“睡不着”的那个“不着”。心满意足,这个名字和我很像,书写简单,同我一样无所顾忌口无遮拦肆意表达,这个名字和我很像,连生活作息都是一致的。
昨晚睡觉时许诺给自己,今天不定闹铃,一定要睡到早晨6点再醒来啊,并赏自己敷一个花王的甜柚味加热眼罩帮助睡眠,可当我觉得睡眠已经充足、耳塞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眼罩更是不知在多久以前就散失热量后,摁开手机,3:50……
鬼知道我是怎么把自己摁在床上,压到5:45终于按耐不住起床的。
关于“不着子”大概有很多故事要讲,有机会的话,下次再写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