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非零起点问题。虽然本单元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但大部分学生对倍的认识并不是零起点。暑假里我留了一项读三年级上册课本的作业,大部分孩子在通读课本时对本单元内容就有了了解。在双休时我发了个预测单,简单的有3个小问题,通过学生回复的答案,百分之95左右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认识,当然有正确的,有不当的。所以,这节课我预设起点时,就开门见山的直接引入研学单一的问题。
当我给出学习任务一时,子阳的开场带给我了惊艳。把该点的点基本都提到了,后来又通过陈冠廷的质疑问题,就把1份,有这样的几份,谁的数量是谁的几倍问题,基本分析到位了。其它孩子经过自我梳理及倾听后可能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学习任务一里,有点处理的不太好,就是圈一圈用虚线实线问题。当时也查了网,查到的都是用实线,但课本上给出的是虚线。这个地方示范了标准量用虚线(也没用尺子画),子阳在比较量上画的实线我没有给出纠正,导致下面的圈一圈时关于虚线、实线问题,孩子们混淆使用。
大家听课感觉到,本节课我语速说的快,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平时我上课语速也快,还有一个就是第二节在三班讲这节课时,时间上没把握好,只进行到任务二,所以在第三节上课时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的把控方面心理没底,就一直的赶时间,如果慢下来一些的话,做好操作示范,会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理解的会更充分。
在学习任务三时,个别孩子对绿豆和黄豆为啥不是倍数关系感到疑惑,鑫磊给出了一倍多2,所以构不成倍数关系后,就顺利的进入到任务3的学习,改变一种豆的颗数,让它们构成倍数关系,咋办?这个环节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方法,时间关系这个环节缺少更进一步的方案总结,可以调整绿豆的数量,或调整黄豆的数量。下课后,伟芹给我建议,这个地方如果能让孩子明白,通过调整数量,两个量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做标准量,并不是向前边两个学习任务中固定给出的都是第一个是标准量。伟芹这个建议非常好,是我预设课堂时没想到的。
整个练习环节一共两道题,一个是同样多的1倍量的练习,另一个是画一画,在画一画习题中,给出了一个差比关系的画一画,一个倍比关系画一画。时间关系,这道题没让孩子做,在下节课讲解的时候,我会再对这部分内容再细化一下。
每节课的最后一个小结,没进行,原预设的是把原来学过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质量单位的单位换算进率问题,其实就是倍的认识问题,把知识连贯起来,系统认知一下,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没进行。
本节课,从具体实物到图形再到最后线段图的抽象,初步建立了倍的认识的模型思想。现在回想,课堂上的很多细节地方处理的再规范精细化一下会更好。我就简单说这些,听听大家的建议,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促进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