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了,我却陷入了焦虑状态,被一堆要学习的课本快压的喘不过气来。
想着离考试还远呢,书没看两页就烦了;参与写作快四个月了,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看到朋友圈同学发的结婚照,朋友每天带着对象在面前晃悠,的确羡慕有个人照顾真的轻松很多,不用那么努力,不用害怕孤身一人。
累了时,你想要不随便找个人嫁了就算了。
内心的独白却是:单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啊!可以安静学习,提升自己,要么优秀,要么去死,别认怂!
这两天,我妈打电话说,要给我介绍对象,工作我不用担心,男方家庭帮我找,男生也是大学生,家境还好。
的确,这些条件都是我所需要的,但这些都不是我未来想过的安稳日子,我不想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去赴一场莫名其妙的大人们安排的“相亲”。
不,我要大胆说不去。
“相亲”二字在我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当它悄然出现在你面前,你傻眼啦!
一直觉得爸妈是理解我的,我想当我前年主动提出和前男友要谈婚论嫁时,他们是知道的,我是想自己找个对的人过一辈子。
其实我现在有点怪他们,他们是多么不理解我这个女儿。
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他出现在他们面前,昂首挺胸,特别硬气,好像赢得了全世界,指着他跟他们说,爸妈我找到了这个人,非他不可。
我想要的只是一个适合的人,和我共同进步的人,是个有趣的灵魂,不是一个躯壳。
于是,就在昨天打电话给了我妈:“妈,我不想去见什么对象,我只想要学习,你们再不要着急了”
“女儿去见见吧!机会不要错过啊!你不去你爸会骂你的”
"妈,我不去啊,我现在不想谈,去了也是白去,何必浪费时间啊!"
嘟嘟……
当挂完电话的那一刻,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永远也不要出来。
有时会想,真是应了那句话:女大不中留!
为何别人家的父母那么好?有时候会因为爸妈的文化水平低而懊恼,为何不能思想前卫点,为何要听着别人家介绍而让自己的女儿去认识一个不愿意认识的途径。
我爸是那种不善于表达的人,我呢从小就很怕爸爸,去叫爸爸回家吃饭时,独自站在巷道口的一段,怕大声喊一声“爸爸”。
长大了,也是很少叫“爸爸”二字,只是见面,回家,打电话,在别人面前提起时,才会去叫“爸爸”。
所以,我和爸爸的情感交流很少,这次我很惊讶爸爸给我介绍对象,爸爸是按照和我条件合适的人给我说的,可是,我不想答应。
我只想感情的事情自己做主。
撒手不管和过分的强势,都不是家庭教育里好的典范。
对于现在的亲子关系,透露出更多的是家长的希望。
他们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希望孩子在比拼中能够赢得胜利,希望孩子在高考中能够考上好的大学,希望孩子毕业时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希望孩子到年龄时,能够结婚生子。
究竟家长划定的是孩子的人生,还是照着自己的样本复制了一个人生?
我特别喜欢纪伯伦的那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对于生命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至于如何生长,他们自己会把握的很好。最怕的是,家长自己还什么都没做好,没起到教育的典范作用,却要求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优秀。
所以,这封信中的父亲,是值得敬佩的。他能够做到站在女儿立场考虑,充满责任感,对妻子充满爱,不过分要求别人,最大化的尊重女儿的决定。
我想,他的女儿也想找到一个像父亲这样的人。相互支持与理解,才能相伴一生。
而这样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心里必定也是充满爱的。
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个年龄还没嫁。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换位思考,以身作则,尊重我决定的人,那么我一定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