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确定信息范围→提取主谓宾主干结构→保留不能省略的修饰语或限制语→等义(同义)概括(三)

【抓关键词法(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2015福建卷《阅读:精神刷新》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T1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T2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T3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T4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T5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2015福建卷】9.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2015福建卷】10.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2015福建卷】11.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4分]


【答案解析】

【2015福建卷】9.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参考答案:A

解析:

【偷梁换柱:置换动词】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T1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T5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解析】阅读更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而不只是客观要求。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T1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T3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T4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


【2015福建卷】10.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每日”强调的是阅读要勤,不要间断,要持之以恒,以达到“日新”。 

解析:

T1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T2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2015福建卷】11.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4分]

参考答案:

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

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

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



【抓(标题)关键词法】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福建卷《阅读与阅历》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 年10月28 日) 

【2014福建卷】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2014福建卷】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3分]

【2014福建卷】12.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3分]


【答案解析】

【2014福建卷】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参考答案:A

解析:

【混淆情态:化泛为特|遗漏限制词】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T3[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T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T4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T4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2014福建卷】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3分]

参考答案:

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

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

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

解析:

T5[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2014福建卷】12.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3分]

参考答案:

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抓分合关键词法(主观题)】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广东卷《审美:终极关怀》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T1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T2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T3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有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T4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T5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T6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014广东卷】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2014广东卷】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2014广东卷】14.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

【2014广东卷】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4分]


【答案解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014广东卷】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参考答案:AE

解析: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T4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

【以偏赅全:限制范围扩大】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T5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

【强加因果:化转折为因果】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T4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解析】“欣赏一部歌剧”属于“终极关怀”,而“看一部美国大片”属于“初级关怀”,在精神关怀上没有区别。

【强加因果:改变语序】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T5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解析:凡是,无一例外。

等义改写:古今中外的艺术品只有超越了民族和地域,只有具有永恒价值,才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近义改写:古今中外的艺术品如果超越了民族和地域,如果具有永恒价值,那么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T4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


【2014广东卷】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参考答案:D

解析:

【指鹿为马:遗漏限制性关键词】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T3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有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指鹿为马:置换宾语】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T2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解析:选项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初极关怀。

原文:人类的终极关怀之一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异化的现实人生需要终极关怀。

【以偏赅全:遗漏关键信息】|【张冠李戴:喧宾夺主|颠倒主次】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T5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T4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2014广东卷】14.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 

解析:

T2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T6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

T1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2014广东卷】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4分]

参考答案:

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凡·高的名画《星夜》给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以精神关怀和情感的慰藉,表现了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抓分合标志词法】论述类文本阅读:2013广东卷《读书:思想的方法》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T1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T2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T3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T4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T5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 (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013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2013广东卷】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2013广东卷】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2013广东卷】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答案解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013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参考答案:DE

解析:

【指鹿为马:循环表达】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T2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 解析:循环解释。“这种知识”指“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即“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或“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或者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且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偷梁换柱:置换动词短语】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T3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 

【偷梁换柱:置换动词短语】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T3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T3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T4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


【2013广东卷】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参考答案:D

解析: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T1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T2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T3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 

【以偏赅全:遗漏辩证信息】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T4用此方法(玄思)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


【2013广东卷】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

2.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相同点,扫除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追求一种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用种种理智的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精义。 

解析:

T2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2013广东卷】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体验方法: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 

2.玄思的方法:“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休”之法。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

解析:

T3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T4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924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781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81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64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73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8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00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82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7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97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4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02评论 3 30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1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73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4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