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今湖北黄冈西;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人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此处“初嫁”,是言周瑜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装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华发: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古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今译】
大江,向东滚滚流去
千百年来
浪淘埋尽无数英雄伟绩
古旧营垒西边
人们说,那是三国
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
山崖陡峭高耸
刺破青苍天宇
惊骇心魂波涛
将江岸撕裂般拍击
浪花飞溅如雪
千堆万堆,卷起
啊,江山如画
引多少英雄争雄斗奇
遥想周瑜当年
倾国小乔初嫁
衬托英才勃发的雄姿
手摇鹅毛羽扇
头戴青丝纶巾
谈笑间,万艘敌船
化作烟尘飞灭无迹
赤壁古战场
神往心驰
该笑我多情善感
白发早生鬓际
人生,虚渺如梦
兴起这杯酒
将永恒的江天明月洒祭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赤壁之战,所感而写,词人借怀古以抒怀。赤壁,指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怀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
苏轼望着波涛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面对着这雄伟景象,作者赞叹不已:既赞美雄伟大好河山,又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词的下片,转入对赤壁之战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
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了。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过去。词中提到周瑜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雄姿英发”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想像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展现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由衷的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饱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卓著功业而感叹。用自嘲语气:“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情绪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苏轼的代表作,虽然流露出消极情绪,但整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成就很高。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