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自古没有常胜的将军。但是事实无绝对,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臣和名将辈出,今天我就来盘点一下中国的十大不败名将。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所着作的《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说到常胜将军,吴起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无一败战的将军。不过可惜的是,这位英勇的常胜将军,最后的结局也非常的不好。
三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他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秦国的名将,中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可以说他为秦朝的统一立下的汗马功劳,他一生打了70多场战,无一败绩。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的著作《白起兵法七篇》、《神妙行军法》。白起一生无败继,准确的说是37年战斗生涯都是全歼对手,比其他的那些人牛大发了,只是因为儒家思想作祟才被各种贬低。
四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一个军事天才,指挥大军团作战和玩的一样,指挥打仗从来没有输过。
五 、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
王翦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的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王翦用兵非常保守。他的军队数量一定要多于敌人的军队数量,他才会出征。
六、国士无双—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他被人称之为兵仙,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曾今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关于韩信,除了他优秀的军事才能以外,还有一个关于他的历史典故“胯下之辱”。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才能,也非常忍辱负重的良将。
七、卫青
卫青(?-前106年),本姓郑,冒用母姓卫,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大小战役均无败绩,其中经典的对匈奴七次鏖战堪称经典,解救华夏于危难,使得汉民族得以延续。令汉朝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八、大唐的奠基者――李靖
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着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在推翻隋朝,剿灭各割据政权的战斗中,李靖无不逢战必克,唐朝建国后,又率军北征突厥,为大唐开拓了无限的疆域。贞观十七年(643),又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九、常十万――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汉族,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他也是公认的一位“天下奇男子”。
十、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本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从驱逐倭寇,到打击蒙古,堪称传奇,抗倭时战损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9。在北方抗击蒙古时首创练兵实纪,堪称现代练兵的鼻祖。首创使用火器,包括火炮,火铳,弗朗机,以及带有装甲的战车配备火炮 弗朗机的古代坦克,来抗击游牧骑兵的战列。火器在其军队配备之高。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终结了骑兵作战的名将。从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到北方边塞打击蒙古,大小战役无一败绩。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出名的将领因为个人意外的因素未获胜,他们并不比以上几位差,差点成为常胜将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