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吃早饭,他发来微信:你吃的什么呢?我回复:豆花泡。
大多数外地人都很难理解和接受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洁白浓郁的滚烫豆浆,泡上烙的坚硬的锅盔切成的饼片,盖上一勺软嫩又带点苦味儿的豆花,再浇上一勺红红的辣子油,口感会好吗?如果是在正宗的老店吃,还会发现盐是堆在上面的,而不是完全融进汤里,一口咬下去,也许就咸的要命。
他给我说:你们好像对这个早餐很喜欢,我们不,没有那么深的情结。对,是这样的,情结,对于从小把这样的食物吃到大的人来说,它就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有着童年和家的记忆。
小学时,可以被允许去上街的机会并不多,凡是能够用钱来买的食物,几乎全部被认定为好吃。豆花泡在那个时候并不仅仅是一顿早餐,更是一份偶尔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食。因它制作工艺的复杂,让它无法在大部分家庭成为家常早餐。
到了初中时,因为学校和家之间有一段距离,必须得在外租房住,因此就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
学校虽然在县城的边上,地处繁华地带,但学校门前的那条路却没有路灯,冬日的夜晚寒冷而又漫长,早晨六点依旧是漆黑一片,一路从租住的地方走过来,几个同学背着书包挤在一起,就1、2公里的路,走的萧瑟而又艰难,还要边走边猜测豆花泡是否已经出摊。
远远的,在黑暗中看到前方一片温暖的火光,木制的风箱被用力拉扯着吧嗒吧嗒响,已经有很多人拿着自制的锅盔等在那里,还有的人在胳膊下夹着一个碗。这个时候内心里就满是雀跃和焦急。
到了后,递上锅盔,再给5毛钱,你就看那老板娘手起刀落,老板饭勺翻飞,片刻之余,就是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饭,如果还有钱,那就再加2毛,要一份老豆花盖在上面。老豆花口感有些发苦,但配上盐和辣椒油的时候,苦咸辣融合在一起,立刻就碰撞出奇妙的滋味来,盐粒没有完全的融化,但这才是它的经典所在。可是,就这么便宜的老豆花,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舍得要,豆浆泡馍,才是正餐。
在等待的间隙里,盯着手拉式的木头风箱,古老的声音响起来。寒风里的炉火正旺,映着那个矮小男人的脸。他的妻子反倒很高大结实的样子,两个人时不时吵一句嘴,但绝不会影响手底下出活的速度。
切了片的锅盔在乳白色的豆浆液里翻滚着,漏勺往下一舀,基本上就可以全部揽净了,再往下一舀,就是那珍贵的豆花了,有时候明明没有花钱要,但碗里却会有一小块,这时,满满的惊喜感就会充盈心底。有时候忘记带钱了,给老板娘说一声就可以走,下次再给她带来便是。
在当时,它就是一碗饭,但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不是一碗饭,而是当时所能感受到的温暖。
那个时候每天只有两顿饭,晚饭基本上都是啃馒头咸菜或者干脆不吃,经过一晚上的消耗,早晨早已饥肠辘辘,所以对于食物就有着极度迫切的渴望心理,更何况它的确美味呢。所以,没有真正体会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么一碗饭所能给予自己的温暖。
这不仅仅是一顿早餐,更是一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