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初,我的心里总是多了一份期待,期待着“梦想清单大实验”的学习攻略揭晓的那一刻,这个月的学习书单是《改变现在的自己》。我很认同书上的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改变行动模式,就无法寄望出现有趣的未来。
本书作者说,“想安心地工作”与“想心平气和地生活”,这是每个人心里的期盼。可是,也多少有与之背道而驰的“想要有变化”与“想要有更多刺激”的心情。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一旦有了想稳定生活的想法,就很难产生变化。一边想要有所变化,却又同时想要稳定,这是很奇怪的理论。正因为这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悖论”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心里,所以,不论我们企求哪一种,心灵终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在拟定目标时,不应该把重点摆放在“如何才能有稳定的生活?”或“如何做才能有所变化?”而是应该放在“怎么做才能获得成长”。这也是本书中阐述的一个核心改变原则:不要问自己“为什么”,而是要问自己“怎么做”之类的改善方案。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特别的存在”与“想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有“想和大家有所互动”的想法。可是,有特别存在感的人通常是孤独的存在。然而,“永远和大家串连在一起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接近平凡而一点有趣的人吧?如果“怎么做”的改善方案,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你的目标不是“如何才能有特别的存在?”或“如何才能和大家串连在一起?”而是应该放在“怎么做才能对某个人有帮助?”
其实,我们心中都有一道“放弃这个吧”,“这个好可怕”,“我不喜欢这个”等为自己行动踩下刹车的“隐形的屏障”。也就是说,当我们下定决心的那一瞬间,隐形的屏障就会出现在眼前了。你是否经历过,当你“拟定目标”之后,瞬间,那道“做不到”的“隐形屏障”就突然出现了。换句话说,当听到“目标”这个名词,为什么就会产生一种排斥的心情呢?那是因为一产生“试试看吧!”的念头的同时,那个“看不到的屏障=做不到的理由”就会出现。譬如,目标是“明年去巴黎旅游吧!”屏障是“没有那种预算。”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有“花大钱在旅行上是一种浪费”的执念。“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试著想象一个新的执念吧!“透过前行巴黎旅行,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了解价值何在的人。”“为了存钱前往巴黎旅行,我学到了金钱感,拥有更丰富的生活。”“花费在正面体验上的金钱会放大回馈回来。”当你拥有这种新的执念时,也就是透过改变自己的行动模式,就可以把人生带往目的的方向。
怎么做才能突破“隐形屏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你的行动模式。它的秘诀就在于不要逼问自己。一旦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就立刻转换成“该怎么做?”比如说,试著把“为什么我老是得到大家的重视?”改成“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再比如说,用“为什么发展得不顺利呢?”改成“要怎么做才能发展得顺利?”同样的,不要说“为什么不被爱?”可以用“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别人爱我?”也可以试图变成“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加地爱他呢?”因为,有着美好乐观想法的人,会透过美好的问题而拥有有趣的未来。
“未来” 这个时间是迎面而来的,经过我们身边的瞬间就成了“现在”,接着立刻变成“过去”。为了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需要有美好的框架。至于该如何制造框架呢?那就是告诉自己,把微不足道的预定计划或想法都化成一种实际行动,不是很棒吗?自己只要做一个先说先做的人就好了。
人生当中,心里想什么,就会实现什么。如果想要改变未来,自己就要先改变行动。如此一来,才会出现一个自己想要的有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