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孩子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谁更聪明?
4岁的孩子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谁更聪明?
你大概会说:“当然是伯克利大学的学生啦。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出来的学生,那肯定比4岁的孩子聪明。”
但是,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的研究表明,在一些需要灵活思维的任务中,小孩子表现得比大学生还要聪明。
实验非常简单,Gopnik教授招来一批小孩和一批伯克利的大学生。这些人要参加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每个人都要去探索哪一个物体可以点亮哪一台机器。这种匹配关系的学习,很简单,孩子和大学生都基本猜对了。另一个实验不同,不再是一个物体点亮一台机器,而是需要两个特定物体才能点亮一台机器。结果,第二个实验里面,孩子猜对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大学生。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一把钥匙开一只锁,一个物体驱动一台机器。所以,在第二个实验里,成年人会不由自主地引用这些老经验,脑子转不过弯来。这种思维僵化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实验者已经向大学生展示了这台机器需要两个物体才会亮,但是他们的选择还是被老经验影响,还被一个物体驱动一台机器的思维限制。而孩子不一样,他们非常快地接受新的设定,并且使用新的两个物体对应一台机器的规则来完成挑战。
孩子思维灵活,随时准备接纳新信息
为啥孩子们的思维更灵活?我们成年人不是办事情更有效率么?我下面就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经验是如何影响我们思维的。
比如说,你和孩子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远远看见一个穿裙子的小孩。问题是,小孩是男孩的概率大,还是是女孩的概率大?你的直觉反应是什么?女孩?你答对了!你同时问你的孩子,他也能答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男孩都穿裤子,女孩一半穿裤子,一半穿裙子。
好,现在换个场景,有一天你和孩子到苏格兰去旅行,远远地看到一个穿裙子的小孩,还是来猜猜小孩的性别。这个时候,你家孩子更可能回答对,就是这穿裙子的孩子是男孩,而你可能还在犹豫甚至答错。
为什么呢?因为,你家小孩如果知道在“苏格兰”,“男孩都穿裙子”,他会极快地把这个新的经验利用到男女判别上。而大人可能还会被老的在中国的经验所干扰,所以判断慢很多,也更可能出错。
认知科学的系列研究发现,孩子在新奇任务中的表现,很可能会比大人聪明,因为他们能根据新的事实,新的情景,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判断和估计。
这和我们平时的观察是一致的:手机上的新功能,智能电器的新玩法,你家小孩学起来,比爷爷奶奶快,甚至比你还要快!你可以想象一下,十年后,你给家里订的第一个家政机器人到了,这个新奇玩意的使用是要花心思的,你觉得,你和你孩子,谁能更快更好地把这个机器人开动起来?
答案很简单——孩子,可能在新事物面前,孩子学得比你快。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牛,有多少知识的积累,恰恰是你的经验限制了你接受新的信息,而孩子的思维却更加灵活。
当然,成年人不像孩子一样思维灵活,随时准备接纳新的信息,也是有进化原因的。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里,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很慢的,所以,成年人学到的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会轻易地过时。但是,时代已经改变,旧有的经验过时得越来越快,想想我们从BP机到手机的转换,从一般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迅速掌握这些新工具新视野,在快速变化的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
《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查询结果:
保护孩子好奇心的三个建议
我们怎么让孩子保持这种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一大秘诀就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保持他的这种接受新事物的行为方式。怎么在育儿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我有三个建议:
1.尽量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好奇。
好奇心就是进化安排好了的学习机制,促使你的孩子保持学习的心态,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取新的信息。只要不是太危险,你就应该尽量鼓励他们去好奇,去学习。比如,你只是看他在一动不动地观察小鸡小鸭吃东西,其实有关这些动物行为的各种数据正在迅速涌入他的大脑,他正在学习这个世界的规律。
千万不能在他观察一朵野花的时候,一把拉起他说:“快走,上美术补习班去。”因为当他观察野花的时候,得到的关于大自然的美的感悟,说不定比美术课还多呢。
我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要强调:孩子好奇的东西很可能是鲜活的、大自然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这个恰恰是在育儿早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形式。所以你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去大自然,甚至去新开的游乐场。这些从生活中来的鲜活刺激,是最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的,本质上就是在练习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2.除了到外面去找新刺激之外,其实你也可以利用家里的熟悉场景和小道具,让孩子探索。
比如,跟孩子合作搭一艘玩具船,但是搭建玩具船的所有小部件都要孩子自己去找,利用家里现成的小材料,比如一个空盒子做船舱,用一根吸管做桅杆,等等。这就是在鼓励他找到熟悉物品的新特点,这样他就能更容易地意识到,一般的事物其实不是只有一个目的,一个用途,而是可以灵活地组成新事物。
类似的,你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也可以多买些开放式玩法的玩具,比如乐高、积木、黏土、磁力球之类,这些玩具都是要求孩子可以自己琢磨玩出新花样的,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尽量少买那种只有一两种确定玩法的。
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只有看到新奇的东西才有好奇心,只有新的刺激才能让他感兴趣,不会能够看到熟悉的事物就自动放弃探索。而是能一直保持好奇心,能对耳熟能详的事物都能提出新的看法和创意。
3.对于孩子的探索和观察结果,不要随便作出负面评判。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忽然兴冲冲地跑回来说:“妈妈,你看我捡到个什么?”你一看,唉,不就是一个又脏又破的橡皮筋嘛。但是,这在你孩子的眼里,可是个新奇的宝贝,他拉一拉橡皮筋就变长,手一放橡皮筋又缩回去了,他从这上面发现了很多以前他不知道的东西。
在他的大脑里其实刚刚发生了一次神奇的新奇经验整合的过程,如果你这么轻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结果,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这个体验,“哦,原来我对于新信息的判断标准是错的。”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不会立即激发这个新奇经验整合过程,而是先想一想:“这个东西,妈妈也认为它新奇吗?”这个外在就表现为,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
所以,哪怕孩子不过是捡来一个橡皮筋,你也不能说:“这是什么脏东西,快扔掉!”而应该说:“哇,这是什么?你来说说它有什么特别的。”然后你就能听到孩子滔滔不绝地说出对这个橡皮筋上的发现。这就是他把新信息整合到自己大脑里,又重新整理之后输出了。
既然是孩子的探索,就不要随意否定他们,要让孩子来主导,让他去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然后,当孩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判断时,家长就可以发挥另外的作用,给孩子们指向一些新信息,引导孩子注意一些他们看不到的、疏漏了的信息。这里的重点就是让孩子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
比如,你带孩子去爬山,爬了一天后问孩子:“你今天在山上发现了什么?”孩子说:“我发现山上比下面冷多了!”这个答案可能跟你期望的不一样,因为在你看来,今天最独特的体验是这座山的风景,只有这座山上有。至于山上冷不冷,这算什么发现呢?可是你不能因此就干涉他的判断,直接说:“山上当然比下面冷,这有什么稀奇的?”这时候你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的感受,然后引导孩子,你可以说:“是的呀,山上确实比较冷。你看!你有没有看到路上的瀑布多漂亮啊,这些树叶的颜色多美啊!”这样的话,孩子的思维就自然而然被你引导了,以后新事物送到眼前了,他们也更可能接受多元的思考角度,正确估计新形势。
Dr.魏的小“叨叨”
记住一点,你的育儿目标,不是让你的孩子变得跟你一样聪明,而是让他比你更聪明。只要好奇心还在,灵活性和开发性思维还在,孩子们将来一定会比我们聪明。
智力脑|今日得到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有灵活思维的学习者,在新的变化面前,你孩子比你聪明。这个就表现为孩子超强的好奇心。所以,我们需要在育儿中,有意地保护他的好奇心,具体做法就是:
1.鼓励孩子去探索、观察大自然、博物馆等新奇的事物。
2.也在家里引导孩子探索看上去是熟悉的东西。
3.管住嘴,不要对孩子的探索结果作出负面评判。
行动关键词|好奇心实践
听完这期节目以后,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对以上三点保护孩子好奇心的一些实践,我会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来回答,帮助你解除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