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野餐, 可能因为是天气不错,平时冷清的公园今天显得格外热闹。我们找了一块干净的草地坐下,周围还有其他几个家庭。
我们左边的一个小男孩,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来公园野餐,手舞足蹈,异常的兴奋。不一会儿就坐到了野餐垫的外面,裤子上沾了很多土。他的妈妈看到大叫:“谁让你坐地上的,有垫子你不坐,让你淘气,裤子脏了吧?说,你错了没有?”。
妈妈见到他把裤子弄脏,手上也是土,放下手上的东西马上奔向他给他洗手、换裤子……想必小男孩平时应该淘气的很,不然怎么会有妈妈出来野餐还带很多衣服。
1
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着强迫症
回想在公园里看到的一幕,我联想到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
节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妈妈,也是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两位妈妈,一位是安吉和小鱼儿的妈妈胡可,另外一位是米雅和爱登的妈妈马雅舒。
两位妈妈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 胡可大胆放手,让两个儿子自由自在的发展,
两个宝贝也是热情、善良、有爱心。马雅舒事无巨细,对所有事情都非常敏感,最爱说不行、不对、不可以。孩子靠近门,她马上说到:“不行”;孩子在市场上摸鱼,她大叫:“小心”。在她的教育方式里,给孩子们划定的条条框框太多。
看过《妈妈是超人》,我觉得马雅舒的教育方式似曾相识,并不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她孩子们经历的一切,我都曾经经历过。
我是奶奶带大的,都说隔辈亲,这话放到我身上简直不能再贴切。记忆中的奶奶和马雅舒在教育孩子上有好多共同之处。听邻居说我是两岁才学会的走路,该到学走路的时候,奶奶总怕我摔着,就每天弯着腰扶着我练走路,不敢撒手。到了上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小朋友们总是三五成群的相约去一个人家里写作业,但奶奶告诉我:“你放学不回家,去别人家半路被坏人带走怎么办?”
虽然成年后我慢慢理解奶奶的做法,但是在她的教育方法下长大的我,却有着很多的“后遗症”。放学后不能跟同学们一起相约写作业,导致后来的我不合群、交往能力差、胆子小,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的谨小慎微使我在工作后更是不敢演讲、不能正常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马雅舒和奶奶一样,在教育孩子上,都患了“对错强迫症”。
2
不过分强调对错、不急功近利,给孩子时间慢慢长大
在条条框框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的“后遗症”和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庆幸的是,因为我自己经历过这一切,所以我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走一遍弯路。
于是我四处寻找育儿方法,买书、关注育儿公众号,当然还有跟朋友们切磋育儿经验。
我的好友杜星月,加拿大留学海归,国内一著名4A公司AD。平日里我们除了扯扯家长里短、明星八卦,谈的最多的就是孩子。那天一起喝下午茶,她给我看了她女儿在家里的视频,小宝贝除了乖巧可爱以外,让我最刮目相看的是,她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拿着画笔在纸上认真的画着,妈妈叫她抬头看镜头都听不到。
我很好奇为什么她的孩子这么喜欢画画,而且是非常认真和享受的。朋友告诉我,她一开始对孩子也是严格要求,用大人的眼光看待绘画这件事,每次都要让孩子画成大人心目中完美的画作。慢慢的孩子开始有了抗拒的心理,把绘画当做任务,做起来也不开心和享受。
她怕孩子从此失去对绘画的兴趣,于是上网查资料找各种艺术指导的书籍。后来发现有一套叫做《小小艺术家》启蒙绘本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来画画吧》,书中写到:“只要是你喜欢的,画什么都行,任何想法都很棒”、“画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事实上,根本没有画错这回事”。朋友意识到不只是对孩子的艺术启蒙,包括对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慢慢的成长。
还有《来演奏吧》这本书,里面运用了大量色彩艳丽的色块,用来展示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或尖锐、或浓重。让孩子感觉身临其境,就好像在听一场音乐会。
《蒂兹和奥特的大画布》里面包含很多的绘画素材,整本书用绘画故事将绘画的素材一一展出。
现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朋友家的孩子对绘画艺术如此的着迷和享受。艺术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更是精神上的愉悦。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有理论、有方法的对待孩子的艺术启蒙和教育,好的艺术启蒙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艺术开端,也能够给家长一个艺术和教育双向的引导,想必这也是《小小艺术家》启蒙绘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