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因吐槽一个案例而起,除了字里行间情绪较为激动外,还忽略了阐述观点和看法的起始逻辑:在讨论如何好好对待第一份工作之前,童鞋们首先:得有一份工作。而恰恰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四月,很多应届毕业生小伙伴们正处在这些疑问里:学了四年英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完全不擅长怎么办?搞了六年计算机拿到一个不错的销售岗offer怎么办?两个offer不知道选择哪个怎么办?实习做了一段时间发现不适合自己怎么办?找工作N久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喜欢做的工作薪水不高怎么办?不喜欢做的工作薪酬太高钱不知道怎么花怎么办?(问最后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一定要来找我私聊,谢谢!)
其实以上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工作是什么怎么办?人生的真正需求是个大话题,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童鞋们可以自行搜一下StevePavlina:如何在20分钟内找到人生目标。括号君自己在两年前试过这个方法,没有原文讲的那么玄,但其中的道理可以细细体味一下。在这里我主要借助一些工具和遇到过的案例,具体阐述:如何精准地找到那份宝贵的“第一份工作”。
首先要说明的是:没有所谓的精准。(一上来就否定自己的论点,难道这么快就要自暴自弃了么!)
关于所学专业、要进入的行业、以后的发展路径,没有谁可以百分百笃定的选择一条绝对必胜之路(自带时空穿梭机先看过未来再回来选择的除外),也没有谁可以在经验为零的情况下完全了解自己的特长与天赋;最好的情况可能就是:提前有机会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天赋、了解行业最新资讯,比如工匠世家、艺术世家、经商世家等,即便如此,科学家家族里出了小说家、书香门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了民谣歌手等等也是常有的事(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别具一格的有趣和鼓励)。所以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提前做足功课尽量少走弯路,意识到走了弯路就及时调整、把自己拉回平坦大道上来。
基础功课:了解自己。
在我各种机会接触的应届毕业生中,90%以上都表示在学校没有做过任何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学校里已经放弃尽力用专业的方式指导就业了吗?我感觉我的大学真心算不上先进啊,还都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啊),甚至一半以上都表示:我还没有职业生涯何谈规划?好吧,我承认我上大学时老师布置了职业规划的任务后我也是这个反应,现在想想那时没有认真了解这个规划的用途、内容真是有点可惜啊。
现在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好,不怕偏不怕稚嫩,只怕不思考不重视。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较大的话题,等以后另开一篇专门讨论。这里只介绍2种常用的专业工具以及个人使用心得。
1、MBTI 职业性格测试
复杂程度:★★ 参考价值:★★★ 可操作性:★★★ 稳定性:★★
我一般会要求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做这个测试,一来因为测试较为简单,二来结果类型也较易统计分析,三是我自己比较熟悉(呃,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吧)。强烈推荐的测试地址:http://tg.chouti.com,建议每一个即将找工作、正在找工作、刚刚找到工作、正打算换工作的童鞋都做一下测试,并且将测试结果保存在自己的印象笔记、邮箱、日志里,并定期思考、成长,然后回过头来再次做这个测试。
为什么要多次做测试?如我前面标星说明,这个测试的稳定性不够强(当然,稳定性不强的不是测试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会及时反馈到测试考察的几个方面上)。有一些自称是专业MBTI测试的网站(这个“自称”只是客观描述,因为我没有做足调查功课,完全没有褒贬之意),专门说明这个测试要针对:过去的自己或者现在的自己或者希望的自己,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在我看来测试的价值(和我同样感兴趣的塔罗、占星等工具一样)在于帮助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而不是自我定义、算命,大家只要把ta当成好的工具来使用就够了,不能迷信,也不能以此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
2、九型人格
复杂程度:★★ 参考价值:★★★★ 可操作性:★★★★ 稳定性:★★★
顾名思义,九型人格就是将人分为九大类型,具体大家请自行百度。这个测试的稳定性较好,很多学员重复多次做这个测试,95%都不会出现明显差异。
测试结果中最高分类型便是主要人格类型,同时再多分析关注一下排名前三的另外两个类型,看看它们之间是相互补益还是相互损耗,再好好思考怎样完善自己的某一个人格表现能够推动个人职业的发展和进步。一般来说我会要求关键岗位或者较为重要的人做这个测试,因为适合的人格类型会对岗位工作有很大的补益,不适合的类型虽然也能胜任工作却无法做的出色、做的风生水起。
类似的测试还有很多,先把这两个琢磨个差不多就不错了;另外插一句,测测你是什么颜色啊、属于哪种花啊、测测你的腹黑程度啊等等,娱乐一下就行了。两个工具先说到这,童鞋们先测试感受一下。
除了使用工具和人格模型,还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多的认知自我。老师、同学的评价,前辈、上司的评价,甚至出门逛街、吃饭、玩耍,偶遇的路人甲、售货员乙等等,要知道,别人眼中的你和你心中的你很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类型:你觉得自己高冷孤僻不屑纷争,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不善言谈甚至有点呆呆的老好人;你觉得自己超级懂得人情世故沟通能力所向披靡,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自我感觉比较良好没有城府什么都敢于拿出来分享的人......再说点正能量的,你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套近乎拉关系,但是去做销售或者售前时反而因为一看就是老实人而特别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你觉得自己不够踏实而且懒惰、绝对做不好细致而繁琐的工作,琐碎的工作压下来反而磨练出一个超强的过程改善流程专家。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90年的一个小童鞋,在培训上分享他的经历:做了一年程序员两年售前,感觉技术基础没有打好,同时觉得可能自己更适合默默的做一个程序猿;于是打算重新以0经验的毕业生身份找工作。这种敢于归零的心态很好,但凭他当时的表现,我还是建议他不要放弃继续做售前的机会,因为他表现出的沟通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抗压能力都证明了他能在售前的方向上做的更好,他也很快认识到不应该轻易给自己下结论,技术方面也蛮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练习。
这一篇先写到这,后面针对专业与行业的匹配、转行以及做选择的方法,我再好好整理一下。
感谢读完这一篇的你,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总结能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