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这个书名——学与教,就感受到作者对于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学,学生的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学习的学,从学情出发,而后有的放矢地教。数字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有力的抓手——信息技术,让这样的教学理念发挥得更酣畅淋漓。
结合书本和音频,两周的时间看了两遍的一二模块,共9讲。读完下来感受最深刻的是差距: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我们平时的教学依然是一言堂,顶多用用白板。如何让信息技术为我们所用,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的有效工具,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一、扎牢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生为本”是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怎么做到以生为本?他要求我们要以学定教。以案定教,则是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只是为了执行教案,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情感以及人格的发展。以教定教是指教师的心中只有自己,通过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急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认为所谓“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正如陈老师提到的,在问题的选择上,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都要追求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二、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
这模块让我见识到了很多自己在教学中没有用到的信息技术。如根据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做相应的教学决策,让我增长很多见识。
在读完这模块后,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拿“挑人”和“抢权”这一讲为例,文中写道:随机挑人使全班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现实中会不会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是否会出现每当挑到学困生,不会作答,之后就会对这项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让我联想到“班级优化大师”,刚开始使用时,大家都能尽力表现好。但久了后,大家的积极性就被大大削弱了。
另外,在第4讲中,“王博士给了我们一个更厉害的改进版本。老师可以把不同难度的计算练习设计成小组任务,最后只要将不同解法的题目来进行全班讨论”。这是一节计算课,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上的一种课型。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也是计算课所强调的。在计算课上,我几乎很少设计小组任务。学生的完成效果也是不错的。所以我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每节课都要设计小组任务?
信息技术在学与教的应用上我们一线教师还有很长一段路,相信信息技术的力量,探索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