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标签中都可能看到我,但所有的标签都不是我。
一
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到大,都被他人甚至自己的家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人多的时候经常会选择保持沉默,不是我没有勇气与别人交流,而是我更喜欢倾听。但是我的家人,却认为我这是太过内向,不够大方。因此,在很多时候,爷爷总喜欢对外人说:唉,这个孩子就是内向,不怎么爱说话。还总是埋怨我说这样的性格不好。最开始,我还会与之辩解。到后来,干脆不管了。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画地为牢。渐渐地,我也觉得“内向”就是自己的标签。在这样的标签里,迷失...有时候在大家都讨论问题或者举办活动时,我竟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沉默感,因为在大家眼里,我是“内向”的,我也应该表现出沉默才对...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贴上标签的时候,他的行为渐渐地就会与所贴标签的内容一致。其实这就是“标签效应”。
当你被贴上了一个负面标签,你可能因此越来越焦虑,你的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得越来越差劲。就好像当你不够自信的时候,那么在你心里就会有很多的顾虑,就算你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内心的顾虑也会成为你成功的阻碍。
你认为最糟糕的事是被贴标签而失去了别人的认可,其实最糟糕的是,为了撕掉标签而丢失对自己的认可。想要拒绝被标签,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不要标签自己。不要被别人给自己的标签所禁锢。
二
从古至今,“标签化”都存在。只是说在古代没有这个词语,但不乏这样的现象。在过去,女人就不应该接受教育,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这是当时的固有认知,也是一种标签。而到现在的社会,我们出门看见有纹身的大哥,就会联想到黑社会从而想要走开;带着保温杯去上班可能会被嘲笑为中年油腻;男生不应该喜欢粉色...
这些固有的认知已经变成了我们脑子里的一种“刻板印象”,当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就自动地为其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我们时不时都在用标签去衡量一个人,自以为可以用标签概括一个人的所有品行和素质。
仅仅看到外表,就去赋予其各种各样的标签。慢慢地,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心生偏见。在《傲慢与偏见》中,若不是伊丽莎白一开始就对贵族阶级心存偏见,为达西贴上各种她自以为的标签,或许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尽管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他们在机缘巧合下解开了误会并走在了一起,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男女主人公那样幸运的好吗?
因此在我们不要标签自己的基础上,也应该做到不去随便给别人贴标签。
三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贴标签容易形成定义,大多数人会产生按照给出的标签去迎合的心理,而给别人贴标签容易产生偏见。在如今竞争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塑造不同的人设去面对不同的人。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通过别人表现出的一些小习惯去为其下定义。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面对真实的人,语言是匮乏的。只有打破这些形形色色的标签,我们才能活得更加真实。不受其束缚,我们才能走进更加豁然开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