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线上组织“番外铁三大学”第四季的最后一天,第100天。这里的“铁三”,是指跑步+二项兴趣爱好;所有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二期的活跃分子;每100天为一季,还是采用二期的“完成跑步任务、返还押金”的方式,主要目的还是“坚持跑步”。
沿袭前三季的老一套,我的铁三除了跑步,大约就是读书+写字。我知道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铁三,比如有人是每天推荐一首歌,有人是每天瑜伽,有人是每天读诗抄诗,有人每天都有交叉运动训练等,只不过分享在群里的并不多,但我知道他们都在默默地成长着。
都第四个100天结束了,我也想换换花样;考虑过一些,有的觉得不能坚持下来,有的觉得兴趣也真的不如对读书+写字大。不过,得仔细寻思寻思,接下来的第五季得给自己分配点新的工作。
真的得感谢番外铁三大学,读书成了这一年多以来每天自然而然的习惯。家里积存很久的书,得以重见天日。受益最大的人自然是我自己。
言归正传,总结下过去这一周的阅读情况。
本周并无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1)
在单位读的是一本很粗浅的书《女人的幸福女人定》,还是当年《心理》月刊的推荐。2011年前后,买过很多标题为“女人”的书籍,大约是源自中年危机的不自信和迷失。买是买了,认真看下来却没有几本,主要是因为胡拼乱凑的文字居多,也可见当年自己病急乱投医的样子。这本德国女性阿斯格德姆写得却不错,算是有点干货,十条建议中,有很多是她亲身例子。单位工间练靠墙静蹲、拉伸时,或者下班前看一小会儿,觉得好,印象却不是很深刻,下周看完后,一并点评。
(2)
回家读的是一本经济学启蒙作品:《圭臬——影响生活的20大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是一本朴实无华的好书的重要特征,也着实能看出作者的高明之处。两位自谦为编者的人,上师大金融学院的李刚和张震老师,其实应该成为作者才对。这不是一般的梳理历史事件的教材,倒是不折不扣的创作。中外经济学大家,本书以20个常见的经济学原理为纲,一一网罗,有详有略,均有涉及。尤其对于部分经济学家生平的戏剧性介绍,更加为我所喜啊。
如“理性人假设”中,除了介绍创始人亚当·斯密外,还重点介绍了《经济学原理》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曼昆。作者提及他亲和年轻有为,30岁即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不但对其成就有详细介绍,介绍他的上课细节也很有趣:
在课堂上,当学生问到他不熟悉的问题时,他从不讳言自己对某个问题缺乏研究,无法回答。曼昆有一个毛病,说话快如飞簧,即使美国学生也难以听懂和跟上他说的内容。这也许是因为他的思维速度太快,以至于表达难以跟上。他开玩笑说,自己是“残废人”,不能控制自己说话的速度。
在介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特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名鼎鼎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他的需求理论自然人人周知,但是对其成长经历的介绍却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他是家里七个孩子的老大,童年时遍尝孤独和痛苦,并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只能靠锻炼身体企求得到补偿。马斯洛的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暴躁,马斯洛小时候曾带了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他面活活打死。母亲去世时,马斯洛拒绝参加葬礼。
原来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啊,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痛苦,去层层剖析需求的多个层次,一方面依旧不能自救于自卑和害羞等心理困境,多么神奇!
看完的前一半故事中,最喜欢的故事当然是“纳什均衡”的命名者福布斯·纳什。可惜没看过美国电影《美丽心灵》,介绍的便是这位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一位的癫狂的天才。书中介绍了他的两次婚姻,却在第二次婚姻的次年便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接下来30年对于新婚妻子而言,每一天都是巨大的折磨,她却没有放弃,直到30年后纳什逐渐恢复。书中有一张他们的结婚照,看起来特别让人心痛,这样纯洁美好的脸庞,漫长的痛苦岁月后会被折磨成什么模样?!
很高兴,“可一直保存书目”中又增加一本书。
(3)
双休日两天中,除了周六上午雨中暴走十公里,我都在恶补微信“学习小组”中阿迪分享的李笑来的课程,并做笔记若干页。
解决世界观落后的唯一办法,便是不停地刷新,关键点是实践。李笑来说“七年是一辈子”,可能时间间隔还应该更短点。
主要GET的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有很多道理自认为也是一直懂的,但是没有实践等于零,今后当兢兢恪行之:
一、你的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观念自认为“感觉和自己没有关系”,但这是个错觉。必须锁定最长的赛道。
二、摈弃“努力”和“坚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要做的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三、最应该彻底戒掉的恶习是这个:抱怨。能解决就去解决(能力),不能解决就承受(坚韧)。
四、在不平等的状态下,没有有效的社交。
五、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这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行走 学习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