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相濡以沫
在金家的寓所住了没几个月,主人提供的伙食开始怠慢了,不如从前。钱钟书常常因为吃不惯而吃不饱,杨绛就尽量把钱钟书爱吃的省下来给他吃。然而钱钟书终究是吃不惯西餐,即使这样,他仍是吃不饱。
于是杨绛就想着租下单独的房间,自己做饭。钱钟书认为她不会做饭,还不如就在这里,省心。
杨绛却认为,不会可以学。于是,她一个人出去找房子。但找了几圈,也没见到合适的。
就在差点要放弃时,某天他们又去“探险“时,发现了一个招租广告。后来杨绛又独自前去,却发现广告不见了。她不死心,去敲房东的门。没想到房东竟然开门了,打量了她一番,竟同意带她去看房间。
看完房间的杨绛很满意,回去便带着钱钟书一起来看。钱钟书也很满意。很顺利地,他们签下了租约。不久,就搬进了这所房子。
搬进去的当天,他们就试着自己做了一顿饭。不算丰盛,但,至少能吃饱了。
也许是感念于杨绛的这份苦心,第二天,钱钟书给了杨绛一个大大的惊喜。生活都难处理的他,居然在凌晨天还没亮,就悄悄地起床给杨绛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轻轻叫醒她。
从义无反顾地陪伴他到异国他乡,悉心照顾他的起居,到省下自己的饭菜给他,到为了让他吃饱,自己一个人去找房子……这些天,杨绛心心念念全是钱钟书,从未想过自己。
此时,面对钱钟书这样的用心回馈,杨绛感动得无以为加。美美地吃完早餐,忍不住对钱钟书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是啊,从小养尊处优的钱家大少爷,居然会为了自己,精心地制造这样的惊喜,怎能不让人感动?
02学做饭
杨家虽说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杨绛从小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对于做饭,其实她也是一窍不通。
但是为了钱钟书,她愿意学。当初不就是为了让钱钟书能吃饱而搬出来的吗?
有一日,钱钟书突发其想,想要吃红烧肉。杨绛在几个留学生朋友的帮助下勉强做了一顿红烧肉。无奈身处国外,生活习惯与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那天的红烧肉从食材,调料,到火候都无法达到国内的条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失败了。
然而杨绛不死心,那天过后,她重又买了肉回来研究。想着想着,突然想起母亲做橙皮果酱的方式。她决定效仿:买了一瓶雪利酒充当黄酒,采用“文火“慢慢熬制,没想到这次做出来的红烧肉很成功,钱钟书吃得像个孩子。
对杨绛来说,能看到钱钟书吃饱,吃得开心,是她最大的快乐。
于是她越发用心去研究厨艺,做出很多独特的菜,每次钱钟书都赞誉有加,大快朵颐。
不过,人都有惰性。兴奋劲过去了,就渐渐归于平淡。
渐渐地,杨绛没多少新花样了,也就渐渐开始不太喜欢做饭了。她觉得太浪费时间。她甚至对钱钟书说,要是人不需要吃饭就好了。
钱钟书心疼她的辛劳,倒真的希望人间能有某种“辟谷“的仙方。为此,还专门赋诗一首: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众所周知,世人哪能不吃饭?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然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却能深切体会到两人的缱绻情意。
03小生命的到来
日子在绵绵的情意里不紧不慢地缓缓流淌,他们不知道,一个小生命正悄悄地住进杨绛的身体里。
当杨绛发现时,告诉钱钟书,钱钟书高兴得语无伦次:“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到底是对一个人有多深的爱恋,才希望世上再多出一个与自己有关系的“她“来?
就是这个小生命,后来曾问过钱钟书:“爸爸,咱俩最‘哥们儿’了,你倒说说,你是个近视眼,怎么一眼相中妈妈的?”
钱钟书回答:“我觉得你妈妈与众不同。”
女儿接着问:“怎么个‘与众不同’”
钱钟书只是笑,不再回答。
也许,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与众不同法,然而,就是爱上了。爱得情深意浓,爱得心底眼里全是她,爱得希望世上多出一个“她”来。
杨绛也一样,她希望的,是一个像钱钟书的孩子。
不管像谁,两人都对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整个孕期,钱钟书对杨绛呵护有加,承担了大部分家务,陪杨绛去产检,早早就订好了单人病房以备生产,还请来院长介绍专家医生。
院长礼貌地问钱钟书是否必须要是女医生,钱钟书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要最好的。”
每每读到这,我总是会感动得湿了眼眶。
都说看一个男人是否爱一个女人,就看他如何对待她的生产。
像孩子一样的钱钟书,是对杨绛有着多深的情意,才能努力克服生活的不能自理,甘愿承担所有家务?是对杨绛肚里的这个孩子多期待,才能早早就订好了生产房间?是对杨绛有着多深的呵护,才能抛开世俗的考虑,一心只想着给她“最好的”?
这样的爱恋,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90天挑战训练营三期 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