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位领导跟我说,“在婚姻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当时的我,对此说话很不以为然。心想,婚姻里何必要争个你强我弱呢。
其实,领导也只是想问问当时结婚不久的我,家里谁更强势吧。因为周围的家庭,似乎妻子强势的也不少。好像只有争出了一个地位,才能凸显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权力在中国实在太具吸引力了。家庭既然是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自然也逃不开权力的渗透。
所以,在外人们追求“升官发财”,其实各种晋升与等级制度,本身就是权力结构的设定。在家,也争个“一家之长”的地位。
可这种地位并不带来直接的效益,只是一种对“控制权”的追求。这种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就表现在亲子之间对孩子的控制,夫妻之间对对方的限制。
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何曾不应该有另外的模式,比如“平等”?这就足见“独立”的重要性。人们习惯在权力和掌控中追求安全感和确定性,一方面就说明他们内心深处是缺乏安全感的。
对权力的追求,一是人类欲望的延伸,直接带到了家庭中;二是,内心深处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必须通过“控制”对方才能显示自身的力量。
而婚姻中的不安全感多表现在女性身上,她们在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后,开始感受到结婚后的心理落差及“他不如以前那么爱我”,开始对婚姻中“爱”产生怀疑和动摇,进而开始指责和抱怨。
在婚姻里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由“幻灭”带来的疑似“受骗”的愤怒开始在关系里蔓延。于是,必然就有了受害者角色的出现,也理所当然有人需要为这些愤怒负责。
两个人的沟通,开始变得挑剔和忿对,带着期待带着失望,早前甜蜜的美好好像假象一样遭到怀疑。于是,双方开始试探,确认,猜疑,攻击,进而保留付出认为是牺牲,或者开始逃离。
这个过程中,往往因愤怒和争吵将彼此折腾得身心俱疲,甚至伤害不断。这都是对关系的进一步伤害。也许理智会告诉我们这样不好,并不能因此回到此前的时光。但好像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有人说,愤怒是自我无能的表现。因为我们无能为力,所以才只能通过愤怒来攻击对方。正因为女性感受到“爱的落差”,却又别无他法。只能用愤怒来保护自己,让对方为自己的痛苦负责。
就像个“小女孩”用哭闹和争吵来要求“更多的爱”。那时,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是个独立的成年人了。自己的痛苦,均是自己的选择所致。情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的维护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负面的权力斗争,更是在消耗彼此的能量。等消耗掉麻木,就像人们说的,生活就那样,日子就那样过了。于是放弃了挣扎。只因为我们一直在希望“改变对方”。须不知,这是难以完成的人物。
很多时候,我们都停留在“权力斗争”的这个阶段,就好像“与人斗,其乐无穷”一样,斗个输赢才好。
在日积月累的愤怒,撕扯中,我们消耗了几乎所有亲密关系所需要的能量,或麻木,或被驱赶,家庭里只剩下一段有点“历史故事”的平淡关系。我们的伤痛不是不再了,而是一如既往被藏了起来,时不时还是会爆发一下。
愤怒与伤痛,也意味着成长
也许,每个人都会走到过幻灭的阶段。觉得这就是爱情幻灭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由来。而往往停留在这里的也很多。
在夫妻关系里幻灭了,权力斗争伴随着指责。于是又在亲子关系里牢牢把握着控制权。很多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也莫不是亲密关系中权力斗争场地的转移。
“未解决的问题”会一直如影随形。人际就像自我的一面镜子,孩子就更是。夫妻之间的问题,可以被放入对象更换的范畴,但孩子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所以说,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自我的修炼场”,最终都是要解决自我的问题,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这是成长的必修之路。
这便是“自省”阶段。人都是在痛苦之后,正视问题与伤痛,才学会成长的。这不是“难得糊涂”的逃避之举。而是剖析之后,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再去伤害关系中对自己而言那个重要的人。
也许,正是亲密关系中的人离真正的我们更近,一言不合我们就像刺猬一样,拿出“臭脾气”保护自己。
逃避是比正视更容易的方式,就像从别人身上找理由比“自省”更容易,不愿意向前走一步的正是我们自己。
亲密关系里的权力斗争就是逃避痛苦与失望的直接反应,继而希望通过赢得控制权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亲子关系的不放手更是如此。权力斗争的代价就是以牺牲一方的生命力为代价,以削弱一方来填补自己的不安,实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争夺。
所以,有人用“自我进化”来强调自省后的成长。一个人,一辈子在亲密关系中学习与成长。父母是力量的源头,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夫妻是自我的镜子,是自我成长的考验;孩子,是生命的导师。每一样都是完善自己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