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业主会问:
你们这有没有我们户型的样板间?
别人家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看看吗?
我想把我另一个居所的家具全都保留下来。
而收到这样的信息,内心的疑问是:
为什么要参考别人的?
为什么不是问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因为住宅会根据不同的屋主产生不同的变化,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间。
在住宅空间中,屋主提出最多的要求便是「如何让空间更舒适?」而有时在进一步了解中,空间不知不觉已经沦为盛放家具的存在。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一时需求而产生鸡肋空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住宅空间更具有舒适性呢?
第一,锁定真实需求,而不是满足所有需求
人的本性便是欲望的不断产生,而后去满足,而后又产生新的欲望,由此循环往复。
那么在住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整理自己的需求。认清哪些是自己真正所需的东西,而不是一时需要或者是一个伪需求,我们从整体的需求中锁定自己真实的需求。
举个例子,一个习惯经常在公司加班,回来偶尔需要办公的人,他说「需要一个书房」。那么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他是真的需要一个独立的书房吗?还是可以和其它的空间进行融合。或者是做一个多功能空间,成为一家人根据不同时间以及使用频次来变动的空间。
第二,如果满足不了当下,将未来置后
我们在锁定真实需求的情况下,也要站在时间轴上将需求进行排序。我们尽量去满足当下,其次再考虑以后。不能因为以后一时的愉悦而让自己屈居在一个空间三到五年。
这也是我们设计师为什么需要前期收集屋主的需求再进行取舍做出平面规划的缘故。不是说,屋主一到店里,在设计师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说「你看我这个户型要怎么布置?」
并且每个屋主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有的睡觉畏光,有的又想早上受阳光唤醒。畏光的床位置最好是在背阴处,并且窗帘厚一些。喜光的床位置可放在光线照射处并且窗帘轻薄透光一点。
举个例子,现在是两居室,二人世界。有的考虑以后孩子出生父母帮忙照顾,而提前分割一个三居空间。从而需要忍受局促的客餐厅空间一到两年。如果说我们满足当下的同时,留出空间的可变性。到时候有了人员的添加再做空间实体的分割,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既保留了当下的舒适性,又保留了将来的可变性。
第三,断舍离,尽量减少家具,不要让家具限定了空间
其实这一条也是第二条的补充款。不要提前让家具来界定你现在的空间,保留一个空间做为一个留白。让它将来根据不同的需求置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另一点也是针对多屋的情况下,想要保留以前的家具以至于不会变成盛放家具的空间。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还是蛮喜欢旧家具的。它会保留时光流逝的痕迹,它和新的家具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但是旧家具也不是一股脑的全堆放在新空间,而是根据新空间的结构以及屋主的需求,做出一些取舍。
做取舍真的是很难,像我搬家的时候总会因为书太多而选择要不要扔掉一些。也会在每次搬家的时候说以后不买纸质书了,要看就看电子书。但是常常整理空间或者是生活,会让自己更通透精简。只留下对自己有用的,这样的取舍会让你随手所及之处都是便利。
第四,享受生活居住的不便利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屋主说,「我想要健身,需要留出一个地方放置健身器材。」其实在后面居住的过程中,预留的健身区最后大多数都会沦为健身器材以及其它杂物的堆放区。
这样的结局也是不难想象到的。因为人性的使然,人都是「懒」的动物,除非你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才能保持常年健身。不然这样的空间最后都会成为鸡肋空间。
去享受一下生活居住的不便利也许也是生活的另一种体验。如果想运动了,除了跑步还能借用家里的其它家具达到其它运动项目的效果。如果心情不好了,通过打扫家里劳动来舒缓,和单纯扫地机器人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五,极致而合理的收纳
让住宅更具有舒适性也离不开收纳。可以让你使用的时候随手便可取,不用翻箱倒柜的去找。想要达到这样的舒适性,便是合理有序的收纳规划,让每个空间,每个物品都有自己所属的空间。
第六,优质的照明光线
人是感性动物,会根据环境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想要的舒适性需要的也是我此刻的心情想要匹配上什么样的环境。在住宅空间里家具几乎都定格了空间的环境,那么能用其它的手段来调配吗?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灯光层次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朋友聚餐和夜下独酌都是不一样的场景情感需求,此时可以改变灯光的不同层次来达到自己的情感需求。
想要让住宅空间更具舒适性,我们要对住宅像对人一样,倾注感情去经营,那么住宅也会回馈一个生机勃勃的家给我们。
有时候住宅也像另一个自己,你的生活状态反应的是当下真实的你。
住宅的舒适性是由你自己本身决定的,如果你有能力去打磨一个好的容器,生活的样貌也会同样产生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