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我们远足爬山的快乐时光。距离普洱县城西边约1公里,有座山西门岩子山,海拔1838.3米,与县城相对高差518.8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原为火山,险峻挺拔,气势磅礴,云雾萦绕,山峦叠翠,雄伟壮丽。山中多有榕树,与岩石伴生,其根紧缚峭岩,如蟠龙抱石,似山石大盆景天然成就于山中。岩石陡峭,拔地而起,山势如壁,耸入云天。
每当晨曦初照,薄雾缭绕,常出现飞霞焕彩、色彩斑斓的瑰丽景色,更为奇特的是每年一月、十二月的冬晨,还可偶见东方红日成双升的奇观,还有佛光景观。其景“天壁晓霞”为“普阳八景”之首。署宁洱县单乾元五言律诗有“壁耸擎天柱,红飞捧日出”的描写。冬末春初,位于山腰的仙人洞云雾缭绕,似有云气从洞内散出,古诗云:“仙子何年去,闲云锁洞深”,其景“仙洞春云”亦为“普阳八景”之一。
沿着平直的公路抵达山脚下,就是龙潭。然后沿着左边山脚宽大的山体的小村上山,拾阶而上,一路茂竹修林,越往上走坡度越陡峭。弯弯曲曲的小路,犹如一条扭曲的蚯蚓,时而平缓,时而屈伏,在山间攀爬。
上了半山腰,我们停留下来休息,用脚原地踩动地面,可以感受到脚下的山体内部空空的。据说西门岩子山很久以前是一座活火山,山体从半山腰到山顶这一段高度很多地方内部都空了。然而山上最令人叫绝的是“石壁现茶”这一奇特的景观,在山壁的“心脏”位置,有一片呈倒三角形的裸露岩体,岩体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却在岩体中部生长出一些绿油油的树木,远远望去,这些树木排列出的形状,分明是一个草书的“茶”字。这个神奇的“茶”字是2005年普洱县庆20周年时才被发现的,而据城里的老人说,这个“茶”字自古以来就有啦,民间传说得神乎其神:说是很久很久以前住在这座山上“仙人洞”里的吕洞宾为保佑普洱茶兴盛,声名远播,就用桃木剑写下的这个大大的“茶”字。这个“茶”字一直挂在山上的岩壁上。
攀登接近山顶不远的高处有一个天然溶洞,洞口有厅,可容一百多人,洞前有一平台。沿仙人洞再往上登,即可到达山的最高处----毡帽顶。绝壁之端有座凌云亭,凭临峭壁,登亭俯身西览众山小,远近风光尽收眼底,山下“龙潭秋月”等处薄雾云绕,圆形的小县城错落有致,几条街道把县城切割得泾渭分明,一条环形公路紧紧包围着县城。县城北边的民族广场犹如一面绿色鲜亮的彩旗,透过山风感觉在轻轻飞舞。
闲坐凉亭,喜忧得失皆抛云端。蔚蓝的天空碧蓝如洗,远处浮云翩翩悠悠,阳光普照,随着白云的流动,在大地上施放着高原才有的特殊万千气象,感觉阳光随着白云在流淌。
山南侧危石耸立,千峰竞秀,是个典型的“小石林”景观。半山崖上有近百亩的龙血树群落分布,山之西侧还有“太乙洞”和“龙洞”自然天成,洞景奇妙,且有一泓清泉汇聚而成的积渊,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山间,不时被阳光照射反衬过来闪发着迷人的光彩。
上天造物主馈赠给予的这方山水,弥足珍贵。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今掐指算来,已经远离了普洱34年了,越是离别久越是尤为思念。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总是令人魂牵梦萦。内心里揣想,或许某日有了归去探望的冲动,便会约着儿时的小伙伴投身故地的怀抱,再去重游一番儿时深深留下印记的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