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收到了充分的鼓励,自此似乎找到了学习的状态和方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偶有失利,也只是落到了第二名第三名,正常情况下都是第一名。成绩好,父母自然开心骄傲。真的失利时,父母也并不责怪,也不说什么,顺其自然,不给予我太多的压力。其实那时读书,更多的只是依靠天分而已,并不真正努力用功。这种惯性反倒在以后让我吃了不少亏。
升到三年级,换了班主任了,成绩依然是好的。奇妙的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恰巧是我幼儿园的老师。可见当时学校的教师招聘是很不严谨的,很多人只是靠着关系就进入学校任教了,之后才去函授补上文凭资格的。这位女老师大概也是如此,又过了几年,这种进校的方式就走不通了。
升到四年级,开始分班了。分班的初始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操作起来,每个班的班主任却是在为冲绩效而瓜分尖子生,听起来好像列强分土地一样是吧。这么一分,我和我姐就分到不同班去了,原因是我一个第一名能抵得上两个其他的尖子生,于是一个邻村的女老师就要走了我,自然她也是高兴的。
只可惜,我并没遂她愿。回到家之后细想想我又不依了,觉得和姐姐在一起比较舒服习惯。父亲拗不过我,就去找邻村的女老师,跟她说明了情况。她自然是失望的,然而也不能勉强。后来就用我换了两个另外的尖子生过来,以示公平。现在想想,甚是好玩。
换过去的那个班,班主任恰是之前我哥的班主任,黄老师,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哥才显露天分。我在他的教导下,读完了四年级到六年级。晚上偶尔还会去他家帮他批改作业。他家在村里的旧屋群中。一到晚上,除了外面的街灯,四处都是黑黢黢的。但是他家旁边是个小卖部。老板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和我是同班同学。所以有时我也会到隔壁凑热闹看电视玩耍。小卖部门口晚上还有很多人在那里驻脚的,搁在安静的老屋群中也算是热闹吧。这两年小卖部也关了,大概生意惨淡,费心费力吧。
恍恍惚惚地,就小学毕业了,升初中了。小学升初考试,考得并不好,印象里似乎是全个城区第三名吧,第一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父母都有些许失望,但是也无碍升初中了。
初中的学校远在几公里外,上下课都得骑车过去。赶鸭子上架,我六年级才开始学骑车,骑着骑着一个转弯摔倒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当时谁带的我学车,我也是忘了,反正过程肯定不易。初学会时,也爱四处去耍,毕竟比走路快多了。我的年幼的那点思绪就在风中蔓延四散。那时年少,心里想的什么,牵挂的什么呢,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已经爱乱想了。
初中又是一番新生活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