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收听词奴儿的《秦淮歌女陈圆圆传》,作者在文中描述被誉为“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陈圆圆,自带一股忍冬花的体香,吴三桂赠予她的发簪亦是忍冬花的纹饰。不禁心生好奇,忍冬花是何许花也?其香味又是如何沁人心脾?
于是求助万能的度娘:“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名医别录),别称: 金银花(本草纲目),金银藤(江西铅山、云南楚雄),银藤(浙江临海、江苏),二色花藤(上海),二宝藤、右转藤(四川),子风藤(浙江丽水),蜜桷藤(江西铅山),鸳鸯藤(福建),老翁须(常用中草药图谱)。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带叶的茎枝名忍冬藤,供药用,亦作观赏植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分布,不少地区已栽培生产,其中以河南、山东所产最为闻名。日本和朝鲜亦有出产。忍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金银花”一名始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献沿用已久,已收入中国药典。此外,尚有“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
原来忍冬花就是金银花。金银花虽然形象,却是一个颇为俗气的名字,而唤作“忍冬”便立马显得高雅脱俗起来。
凑巧的是,前两年朋友送我一盆金银花,虽然没怎么好好打理,它还是每年春天按时开花。去年放在月季一处,居然也被红蜘蛛肆虐侵蚀。所以我在冬天便剪了它大部分的枝蔓,希望它能在春天重获新生,焕发出盎然的姿态。
剪枝后的忍冬枝蔓短而精干,但叶片却比往年都大。四月初,开始长出白里透红的细长花苞。
一日清晨,推门走入阳台,一股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低头一看,前几天细长的花苞已然开放!淡黄色的花蕾冲破花瓣的包裹,婷婷地妙曼舒展开来,像尽情跳跃的舞女,姿态优雅地在风中陶醉。
忍冬花初开时颜色纯白,花蒂微红,一二日后,花色变黄,所以俗称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因此又有鸳鸯藤之称。
忍冬花的花期不长,大约一周左右。作为中药材,忍冬花清热解毒,具有消炎的功效,夏季用金银花水洗澡,还能怯痱止痒。忍冬花在开放的前一天采摘,药性是最好的。然而我总不舍得将它采下,宁愿看着它慢慢绽放,变色,凋谢枯萎。
关于忍冬花的传说很多,有姐妹情深的故事,亦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谈。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一名书生和一位富家小姐相爱了。一日散步时,他们发现有一种花成对开放,清香特别,二人触景生情,指花为盟,私定终生。然而,富家小姐的父母嫌弃书生家境贫寒,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想棒打鸳鸯,拆散这对有情人。书生从此发奋苦读,最终考中了状元,迎娶了爱人,他们将当初的定情花种满了院子。此花即金银花。有诗为证:
“天地细蕴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
喜欢忍冬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独特外形与幽香,更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和圆满的结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总是让人为之动容,心生向往。关于花和爱情,总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意是:只要爱情不死,文学便会生生不息。而花儿与恋情总是存在着剪不断的关系,花儿为爱情增色,爱情赋予花儿更多的文化底蕴。
忍冬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也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
关于金银花,小说家张恨水云,金银花之字俗,而花则雅。忍冬花期不算久,但一波一波也有不短的时间,花不大,轻盈飘逸,枝缠蔓绕,连绵不绝。其叶则凌冬不凋,加上自古便传有久服益寿之效,便更增添了吉祥如意的味道,这大概是千年前的艺术家要把它画下来的原因吧。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忍冬纹,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忍冬纹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此时忍冬纹较为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但是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汉代铜镜的编式称卷云纹就是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复杂的卷草,近代称香草。
阳台上的忍冬花已经谢得差不多了,在深入了解了它的习性、功效与传说以后,我对它的喜爱又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许多。
明天,我要给它松松土,施施肥,剪剪枝,好让它多开几茬花,多芬芳几回我的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