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小时候这句话我不理解,我问长辈,长辈的回答是,年少的时候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打打杀杀,年老的时候看透了人生百态,再看三国就有感慨叹息。那我又随口问了一句,是不是年少该看三国,年老该看水浒呢?长辈们都哑口无言。
后来,我用了很多年去看三国、看西游记、看水浒传,唯独由于个性原因,没有去看史上赞誉度最高的红楼梦。现在仅写出个人的观点。
四大名著里,文学界首推《红楼梦》,民间则以《三国演义》为首,而《水浒传》、《西游记》更像是凑数的。看了多遍、看了多年、思考了许多之后,我个人的观点是,《三国演义》其实是最浅显易懂的,因为他的所有道理,罗贯中都写出来了,比如荀彧的十胜十败理论,比如郭嘉的遗计得辽东的理论,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的逻辑。最难懂的是《西游记》,吴承恩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取经的过程,对于很多奇怪的地方,完全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只是在字里行间留出了许多的线索让后人去解读。而《水浒传》则的难易程度介于二者之间,它用一百单八将为故事主线,写了北宋徽宗年间的许多故事。
大家有很多对水浒的表面理解,尤其是关于最大的政治立场问题的争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态势,即:宋江不应该成为老大,梁山泊不应该选择诏安。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框架里的水泊梁山,历经了三任老大。第一位是白衣秀才王伦,是个不及第的落魄秀才,用书中的观点说是心胸狭隘,精于算计,不是好汉。第二位是托塔天王晁盖(从没见过塔),书中说是个仗义疏财的好汉。第三位是全书中争议最多,也是拥有最多称号的宋江,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公明。
现在一一分析一下这三位首领。
白衣秀才王伦。他果真不算好汉吗?
评价好汉的标准在全书中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基本的价值观是四点,第一是民间的认同感,比如仗义疏财,如晁盖、宋江、柴进等。第二是武艺高强、出生好,并且心存忠义,报孝朝廷。比如关胜,呼延灼、秦明等。第三是为民做主,快意恩仇的,无视法律,跟朝廷公然相抗的人,比如武松、鲁智深等。第四是这些好汉的朋友或者下属,比如燕青、宋清等。
回过头来再说王伦,他基本符合第三点和第四点。首先他是黑社会性质,并且聚集喽喽打家劫舍,然后他跟柴进交好,有宋万、杜千等下属。按照这个逻辑分析,他其实算一个好汉。
这时候有人说了,好汉不是这么分的,而是劫富济贫、为民做主的人。那么黑旋风李逵、双枪将董平算什么好汉呢?他们是随意杀戮手无寸铁无辜百姓的人,即使是老弱妇孺也不放过。
小旋风柴进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有御赐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因此他很作死的公然收留那些对抗朝廷的好汉,比如武松、宋江等,可是为什么林冲去投靠柴进的时候,柴进不敢收留,而是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王伦呢?因为柴进心里明白,武松、宋江之流,只不过是杀了一些平民百姓,算不上政治原因,而林冲烧了草料场,杀了朝廷命根陆虞侯则是公然对抗朝廷、扯旗造反的性质,这个收留不得。
梁山泊本来只是一个地方,在王伦的经营下,聚集了很多喽喽,成为称霸一方的土匪集团,说明他还是有点本事的,王伦收到了柴进的推荐信,心里早就把柴进骂的一塌糊涂了。就你柴进聪明,你把反革命的林冲送到我这里,我本来也就是小土匪,朝廷不会把我放在心上,现在我要是收留了林冲,就成了反革命性质,朝廷一定会剿灭我等,那么我们这些大小头领和众多百姓出生的喽喽该怎么办?因此各种不情愿,造成了林冲成为了上梁山最困难的角色。江湖上的无脑莽汉则认为是王伦小肚鸡肠,容不下本领高强的林冲,因此说王伦不算好汉。可能王伦确实是害怕林冲能力过强不符管束,但是就这样被人辱骂,并且在被林冲杀掉之后,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就显得过于委屈了。
很多人说晁盖不死,梁山不灭。事实如此吗?
晁盖是以反革命开始的,他从一开始就是旗帜鲜明的公然反革命,因此受到了很多有贼心没贼胆的人的推崇,也受到了很多已经是反革命,但是意志上还比较薄弱(比如林冲)这些人的拥戴。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聚集天下好汉,大家在一起享受义气。他是一个有胸怀、无格局、情商低的人。
有胸怀表现为,他劫取生辰纲后,仗义疏财,自己并未贪图这些巨额财富。并且宋江以个人魅力召唤来了众多好汉后,他也乐得让大家进入梁山系统。无格局,则是表现为,他全无对未来的筹划和打算,完全是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势。情商低,则多处细节都有展示,比如何涛去逮捕晁盖,宋江火速报信后,晁盖还不知道立刻动身走人,还要续人情等等。比如要报答还在郓城做押司的宋江,选取的报答方式是,写了一封长信,信里面清楚的记载了宋江是如何犯罪的,然后选了一个无脑莽汉刘唐去给宋江送信。此时的晁盖并未对宋江产生杀心和敌意,所以不存在故意害他之心,然而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只能说明他情商够低。
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人,很多人说,梁山好汉就是葬送在他的手里,如果梁山不诏安,将会如何如何好。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要分清楚,诏安和征方腊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宋江诏安之后,并未破坏大家的义气,远征大辽、打王虎、破田庆都是获得了很好的结果,也多少受到了朝廷的欣赏和册封,每个兄弟也都不再顶着山贼草寇的帽子,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的活着了。但是征方腊,由于结局过于惨烈,所以被后人诟病,这件事其实是战术运用的失误,在完全不知道敌情、不知地利的情况下,冒然进攻,是犯了骄兵必败的原则。
其次,退一万步说,宋江没有选择诏安,而是继续占山为王,公然的反革命,那么他是否可以继续带着手下107员兄弟、众多喽喽活下去呢?答案是否定的。仔细阅读水浒传就会发现,宋江的梁山集团,大部分不是行伍出生的正规局,这帮人打架尚且可以,但是论行军打仗则是一窍不通的。虽然有一部分正规军出生,但是普遍官职很低,可以从侧面反映,这帮正规军的统率力其实有限。
比如呼延灼进攻梁山的时候,众多头领本事再好,也是一筹莫展,只能请金枪手徐宁来破连环马。类似这样的杂牌军对正规军的战役很多,基本都是一无是处、一筹莫展。而所谓的正副军师: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其实智谋只能属于中下,当有正儿八经的阵战出场的时候,往往不认识阵,只能乖乖挨打,唉声叹气,唯有神机军师朱武才能破阵。但是朱武又完全不被重用,排位只是地煞行列,37名,即使是被重用了,就一个能算计的军师明显也是不够用的。
再看数量单位。梁山出征的时候,基本单位是百。往往是几个头领带领几百个喽喽去打仗。而大宋的正规军的基本单位则是万/十万。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说,以梁山去打朝廷,基本无异于以卵击石。虽然几次朝廷打梁山都吃了败仗,其实是在于对梁山不够重视的份上。
最后,宋江确实有利用这帮兄弟为自己上位的嫌疑,但是他也确确实实的带着这帮兄弟走上了光宗耀祖的路上,不再活在反革命的帽子下,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兼顾了忠义二字,与大家有很好的合作共赢,朝廷、宋江、梁山众兄弟,都获得了共赢的局面。
宋江,不愧为梁山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