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 281王晓敏
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望。阅读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也是自身素质的提升,阅读可以让我们暂时的逃离日常繁琐的杂务,见识到比眼前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书本的阅读经过消化吸收积累成知识的学习,阅读,能进一步提升自己,提升生活!这一个月以来跟随时老师的视频学习,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对我所教的农村孩子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有了新的收思路。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个环节很重要,这也是时老师所说的,读书会和语文课的区别。让学生说,是学生读书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新的认识,随便发表,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必强调说的对错,是否抓住了重点!而是老师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一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孩子敢于表达 ,多方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挖掘学生阅读兴趣的潜在因素。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阅读状态”。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阅读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学习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敢于大声诵读。
第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阅读课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读书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四,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阅读能力差得学生,假以时日,这些孩子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爱心的感召下,去关注辅导他们,使他们阅读的勇气得以激励,从而爱上阅读。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用真心、爱心、耐心、诚心来对待孩子和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更为孩子们接受和喜欢,才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和同行领导的赏识,自己也才能更幸福快乐的工作。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不要老想着自己没啥,多想想自己有啥,你就会幸福很多!”,让我们学会享受,多一些从容淡定,多一些豁达,多一点微笑。这样,孩子会亲近你,同事会喜欢你,家长会尊重你,领导会欣赏你。那么,你将享受到职业生涯中别人享受不到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