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家上了三年级的小豆宝,一边做着复习的测试卷子,一边很是认真地问我:“妈妈,我们很快就要期末考试了,你希望我能考多少分啊?”
我问他,“那你自己觉得自己能考多少分呢?”
他说:“我们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说了,这次能考到95分以上的,就不用做寒假作业了,那我就争取考到95分以上吧。当然最好是我能考双百,我就能超过其他人了。”
他的这些话,让我想到我的小时候,每次期末考试完,成绩都会不先公布,最后开一次家长会,成绩就在家长会上公布,成绩好的会被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在家长会上当众点名表扬,而成绩差的则是不光当众提出批评,还要在家长会结束之后把家长留下来单独谈话。
所以,那时候,每次开家长会,我都盼望着我爸能早点结束回来,一是这样就知道了我考试的成绩是不是还可以,二是看着爸爸因为我的成绩优秀而眉飞色舞地讲着家长会上的种种待遇和老师的表扬词,我的内心里充满了从来没有的满足感和骄傲感。
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不提倡以分数论英雄,用成绩论能力,但是,毫无疑问地从小到大一个人的成绩,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能力,成为了他们打开自己未来道路的敲门砖。
1、2016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目,从100分下降到98分被家长打了一巴掌,从55分上升到61分,家长笑了。
我们先不去考虑单纯的因为成绩就体罚孩子这件事情。
98与61对比,光从一个孩子成绩的自身来看,能够拿回一百分的成绩,却考了98,这是一种成绩上的退步。
而55分不及格的成绩,不仅完成了到60分及格的努力,而且还比及格多了1分,也是从成绩自身来看,这就是一种进步,是分析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有所改进的结果。
所以,一个孩子他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一个可以去直观衡量的标准,我们现在还能依据的只能是他的成绩。
虽然很多的家长嘴上说,不在意孩子的成绩,只希望他能够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可是有了一把成绩的尺子真正的放在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旁边,没人能真正脱俗。
2、最近靠颜值和脑力火了一把的何猷君,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人们都在说他明明可以靠颜值,靠家庭,却一定要靠智力,靠成绩,靠智商来赢得自己的世界。
他2011年在全英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109/120的优异成绩胜出,2013年被麻省理工和剑桥大学同时录取,他选择了麻省理工,成了当年全港唯一一个被这所学校录取的学生。
三年后他提前毕业,把这作为献给自己母亲的礼物,他拒绝了高新的外资企业聘请,放弃了家里安逸的生活环境,自己独自到上海打拼。
看,我们不能不说,他也是一路靠不错的成绩打拼到现在的。
比你有钱的人,不光比你聪明,人家还比你成绩好,我们有什么路由说,对于成绩我无所谓呢?
3、我们又来说到另一个似乎和成绩没什么关系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世界首富。
他同时是一个哈佛大学的肄业生,也许很多人说,他大学都没读完,说明他没有靠成绩啊,可是人家能被哈佛大学录取,难道,当初不也是依靠成绩或者是出众的学习能力,才被录取吗?
所以,我们一直从一开始嘴上说的,成绩不代表什么,分数而已,不必太在意。
可是,如果你的成绩没那么的好,你的表现没那么的突出,是金子最会发光的对吗,可是你一直韬光养晦中,什么时候才能放出你的光彩来呢?
也许,这时候,只有成绩,只有分数,才让别人看到你的优秀,你的特别。
其实,这就是个看成绩,看分数的时代啊,过去是,现在也是,只不过过去的人只在简单的追求分数表面的成绩,而现在的人,还在追求这个分数背后,更多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别再说你一点儿都不在意成绩了,努力复习,取得个好成绩,才绝对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