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空气近乎让人窒息。没有电话,也没有访客;没有音乐,也没有吵闹;没有觥筹交错,也没有酒酣耳热。这次值班很幸运,成就了多日来难得的清净时刻。静静地读着杨绛先生的文字,“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说的真好,我得抄下来。
翻开最近一直在书写的神圣的笔记本,捧出那支精致的钢笔,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工整地描了起来:“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好久没端正地写过字了,写字最多的地方由纸张挪到了电脑上,又从电脑转移到了手机上,剩下的就是做笔记的潦草如鬼画符的章法,几乎忘记了书写的要领。定定神,把精力贯注到笔尖,嗯,墨水如口水般流畅,笔杆如肌肤般润滑,一切皆如当年的样子。工具没有问题,字写不好当然是自己的问题喽。尽力做到横平竖直吧,尽量别玷污先生那圣洁的句子:“就像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突然,一个巨大的飞行物从眼前飘过,绝不是蚊子,不然不会惊扰这颗平静的小心脏。手下一抖,字就乱了方寸。喘口气,压下这波动的水纹,耐下心去勉强抄完了剩余的文字。
转身寻找是何方妖孽,在地上发现了一个蚱蜢,绿色的,尖尖的头,有两个玲珑的眼睛似乎在转动。倒是挺可爱,是化身为舟却也载不动李清照许多愁的那个仙物吗?可爱过后,却是你的可恨了,难得被杨先生点化,刚要开窍,却坏了好事,你还是吃我一拍子吧。
一击之后,它静静地躺下了。忽然又想起了它的可爱。拍个照留念吧,正好检验一下手机的微距功能。我把它从地上捡到了桌上,摆了个POSE,然后调整手机,无奈手机的微距功能还是很弱,半天完不成构图与聚焦。调整的耐心还是有的。由于光线问题,我又給它换了个位置。这时,它忽然动了一下,原来没有死。不死也奄奄一息了吧,影响不了我的拍摄。我把镜头转过来,又转过去;抬起来,又压下去……正聚精会神盯着屏幕,突然,一道黑影闪过,这太突然了,心脏一紧,吓得手机都扔在了桌子上。回过神,竟然是它弹到了桌下。不敢再用手动它了,用拍子又铲了回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好家伙,它的右后腿瘫痪了,左后腿还在不断积蓄力量。爆发出的威力竟然让我心脏受到巨大打击,当量不啻于被黄蓉用降龙十八掌拍在了胸膛。还好,她没用打狗棍。
好吧,你这个妖精,打破了贫生半晚上的宁静。不得不从领会杨先生的人生哲学,转移到了独立思考生命科学。
略作思考,写下心得两行:求生是生命的本能。在需要的时候,弱小的个体也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只需要勇敢与坚强,毅力与耐心。
唱了这么高调的赞歌,总得配合着把照片拍完吧?我继续调整着镜头的角度,心头掠过让我拍过照的人在等待快门落下时那段漫长的日子里心里默默吐槽的一万句……这时候,更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它竟然在桌子上持续蹦跳开了!因为,在它的挣扎下,右腿直接掉下来了。没有了残肢的拖累,它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
好不容易拍完照,继续给它唱赞歌的情绪却无比得高:即使再弱小,你也应该坚强。即使被折断了翅膀,还有肢体和肩膀;即使肢体不再强壮,还有坚韧的思想;即使肢体折断,还有坚挺的脊梁。如果打击已降临,舍弃以后又会出现曙光。
恍惚间,忘记了它曾经带给我的小惊和大吓,想放它一马。回过神来,它已经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
为了纪念这个顽强的生命,我翻了一下几十年的大脑记事本,发现对它有三个档案:一个是小时候,秋收时节,在掰玉米的空隙,经常抓的就是它,比别的蚂蚱好看点,逮捕的难度也比较小;二是好像爸爸告诉过我它叫“山蚂角(此处请跟我读jiǎ)”。还有一个,李清照那句词,已经说过了。
到底学名叫什么呢?发扬小时候妈妈对我的评价“打破砂锅问(璺,注意是这个字而不是纹)到底”的优良传统,到网上搜了下,就又长了个姿势。这是它的名片: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又名中华蚱蜢、东亚蚱蜢,直翅目、剑角蝗科昆虫。体形细长,头圆锥状,成虫体长30—81毫米,绿色或褐色。
这个不速之客带来这么多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