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泛爱众的前五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前五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到什么?(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学生齐背前五句。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被称为谁的传人?以前呢,在中国,龙是最为尊贵的生物。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我们把皇帝就称为真龙天子。据说龙的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鳞是倒长的。俗称逆鳞,如果有人触摸到这一地方,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杀死。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像龙一样有个逆鳞。或是身体某一部分的缺陷。或是曾经犯下的错误。或是某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些都深藏于内心,不愿被人知晓或不愿被人提起。如果有人诚心去说这些讳莫如深的东西,在温和的人也会像龙一样被激怒的,后果也许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果知道了别人的 某些缺陷。或者是,一些不愿被别人提起的事情也就是讳莫如深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我们要隐恶扬善规过建德。泛爱众的第六到第十句。(大屏幕)首先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下。在齐读一下。再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一下。
1.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这一句的就是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儿而去打扰别人。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不安的时候,不要闲言碎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也就是别人忙碌之时,你去找人办事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招来一顿埋怨,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心烦不安的时候,你老跟人家说话絮絮叨叨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厌烦,因为心情不好的人最愿意安静一下,不希望打扰。
比如你正忙着写作业的时候,弟弟妹妹来找你,让你给他讲故事。你是不是也会厌烦呢?
2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短:就指人的缺点短处过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明每个人都有短处。
私:是隐私不愿意让人知道和不方便让人知道的私事。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别人的短处,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隐私,不要随意宣扬。揭人之短,说人隐私必将招致他人的怨恨。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常常讲人家的故事,张扬人家呃,是的,这种行为最开始可能是因为一念私心,要把别人贬低打倒,久而久之习惯了动不动就说人家的过失,可能说的时候就在谈笑之间,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是在造恶就跟很多人结了怨。最后等别人报复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隐恶扬善自古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美德,在现今社会里头我们更需要隐恶扬善。《太上感应篇》中讲说吉人语善是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什于各是各行恶一日有三个三年天必降之祸。揭人之短,说人隐私,就是在语恶,视恶,行恶。那不久的将来一定是有灾祸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看破不说破,看穿不说穿,这是我们在群体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大智慧。而有些人就愿意看破说破,看穿说穿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就会招灾惹祸。下面我们就讲一个故事,《杨修之死》。
杨修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太尉杨彪之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聪敏过人,有才华,罗贯中赞其“笔下龙蛇走,胸中棉帛成”。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正巧有人来问当晚的军事口令。曹操顺口说出“鸡肋”二字。鸡肋是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的意思。 杨修听说后,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又向夏侯说明“鸡肋”一语的含意,夏侯服膺杨修的“先知”,也赶紧收拾行装。顷刻间,军心大乱。据此,曹操以“造言乱军,动摇军心”的罪名诛杀杨修可谓堂堂正正,无可指责──此人实在是罪有应得。
因为他洞察了曹操的新机,又爱显摆,终于命丧。
3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赞誉之后,必定会加倍努力做的更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走到哪里就要把赞美带到哪里。比如像你笑起来真好看。那么以后这个孩子就很愿意笑了。再比如你看到别人的书摆的很整齐,你就会说你的书摆放的真整齐。写的字真工整。你的读书声真清脆。你每天都来这么早,你真是一个勤快的人。每次你都举手,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孩子。你的周围从来没有纸屑,你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Normal来看,孝孝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动画片,并且看完以后要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4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扬:传播宣传。这句话的意思意思呢是宣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恶行,如果一味的痛恨指责别人,自己的祸患就不远了。
超市过分“扬人恶”之祸
据报纸上说:有一个十七岁少女,因在超市里偷东西,被保安抓住了,要罚款,她拿不出。于是保安就揪着她的衣领,强行将她拖出店外挂牌游街示众。第二天,这个女孩自觉以后再无颜见人,服毒自杀;后经多天抢救,最终还是死亡了。女孩死后,此事成为一个新闻事件连续报道,持续发酵。后经多方协调,超市方赔付了女孩家人大笔的医药费和丧葬费。
女孩偷东西固然不对,是一种“恶”;但保安强行把她拉出去游街示众就更不对了,是一种过分的“扬人恶”:如此过分的“扬人恶”,才导致了“祸”的发生。这个“祸”既包括女孩生命的代价,也包括超市方赔付的大笔医药费和丧葬费,当然更包括受损的商誉。
孔子说: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到处说别人的坏话,这是小人的所为呀!
《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句话的意思是鼓励赞美别人的善行,两个人的品德修养都会有提高,都会成为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有亏欠。
《论语》里提到:君子信而后谏。也就是说,规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 “未信则以为谤及也。”假如对方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贸然去规劝对方,也许不会听,甚至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她,所以在规劝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掂量一下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他会不会信任我或者信任程度够不够时机到没到。
真正的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规过劝善的。见到朋友有善行,马上鼓励勉励,见到朋友有过失,立即予以纠正。南北朝时候的。崔瞻和李概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询问,彼此切磋被人称为莫逆之交。后来李概要回老家了。崔瞻给李概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到:“意气用事,酗酒过度是我的老毛病,有你在,你总是毫不留情地纠正我,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现在你走了还会有谁来指正我的过失呢?”这样彼此提醒真诚相待的朋友,古人为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诤友。就是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以便和酒肉朋友区别开来。
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当中,也有一句话来劝长辈的,是怎么说的来?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乐羊子妻》
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给妻子。妻子说,“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呼。”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起到野外。然后外出拜师求学,去了一年后洋子回到家中,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杨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伸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你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乐羊子妻子通过善劝彰显了高洁品德,被载入史册。
小故事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
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 他还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
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但却逮住了‘豆将军’,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 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随即降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东西吃的轶事,用一种特殊的“隐语”表达出来了。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所以最后他的结果完全不同。(昨前天我在炉霍那边招生时,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一开口就是:“我是你放牦牛的朋友!” 我倒没有觉得什么,忙说:“对对对。”)
可见,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果说话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生欢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说话的确需要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