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近视眼,一颗八卦心,我是八段锦。
01
好朋友小聚,有人说每到假期结束要上班的前一晚就会做梦,不是梦见快考试了还没复习,就是坏人追但跑不动之类。
这感觉太亲切了,辞职前的整整一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一走进公司大门,心脏忽然就不好了;刚开始上班就琢磨几点能下班;周五晚如入天堂,周日就重回地狱。
在“中国人为什么痴迷旅行和手机?”一文中我也写过,说白了,就是上班焦虑。
那段时间我沉浸在对上班这件事的无比仇恨之中,奇怪的是越拼命想逃避,越忍不住说“上班”如何如何。消极情绪总是比积极情绪更有吸引力,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出不来。
那时闺蜜管我叫“上班祥林嫂”,意思就是没完没了抱怨上班不好,但又无法做出什么改变的人。
在情绪沉浸这件事上,女性更容易中招,这和女性天生比较敏感、感情丰富有关,也和女性被赋予更复杂更难应付的社会责任有关。
前段时间有个年轻母亲抱着两个孩子自杀,留下了十几页的遗书,充满了强烈的愤怒、不甘、绝望和悲哀。
经过长时间的心理知识普及,大家基本都能认识到正视情绪比忽视和压抑好,但又可能忘记过度沉溺于情绪之中的危险了。
圆桌派的调查中,有个话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不想上班怎么办?结果圆桌派就真的做了一期节目,不过讨论半天也没找到什么解决办法。长期沉浸在不想上班又不能辞职的痛苦中,真是很让人焦虑的。
还是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02
从葬礼上回来的玛格丽特,虚弱地躺在床上,泪水涟涟。她在心里对丈夫说,等我,我马上就去找你。
就在举办金婚仪式的前一天,丈夫乔瑟夫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玛格丽特现在的问题不是不想上班,而是不想活了。
她躺在床上,两天都滴水未进。第三天上午,就在感到天堂的门已经遥遥对她敞开的时候,玛格丽特突然听到门铃声。她不想开门,可门铃声一直不肯停下来。
原来是老友杰瑞。杰瑞递给玛格丽特一张纸条,支支吾吾地说:“这是乔瑟夫生前托我转交的,可上面的字不小心被我弄脏了。”
玛格丽特赶紧抢过纸条,上面写着“如果我先你而去,请到书架《 》那本书里去找我的遗言。”确实是乔瑟夫的笔迹,可关键的书名信息却看不清。他的书不下上万本,怎么找呢?玛格丽特发愁了。
她冲进书房,一本一本翻起来。杰瑞看着她的背影,想起当初和乔瑟夫一起追求她的情景,无比心疼。他转身走进厨房,给玛格丽特做了一碗浓汤。
找书很辛苦,三天都没吃饭的玛格丽特一口气喝掉了浓汤。看着满屋子的书,她还是很绝望,杰瑞就安慰她,咱先定个小目标,每天找一百本!
从这天起,杰瑞每天来给玛格丽特做饭,陪她找书。每一本书都能唤起她对乔瑟夫的思念,刚开始的时候,玛格丽特一边翻书,一边对杰瑞说起她和乔瑟夫的往事。
后来,话题越来越多了,他们甚至还为书中某个观点争论起来。一年后,书虽然没找到,玛格丽特的精神却逐渐恢复了,她又开始出门买菜、见朋友。
圣诞节的晚上,玛格丽特约杰瑞一起吃饭。在摇曳的灯光下,杰瑞鼓起勇气问:“你愿意和我一起生活吗?”说完,他掏出了一封信。
玛格丽特打开一看,竟然是乔瑟夫的笔迹。信中写道,“我常常担心如果我先走的话,你会过度伤心。还好,我和杰瑞商量出这个办法。我相信杰瑞会好好照顾你的,我和他的爱与你同在。”
原来没有字迹模糊,也根本没什么遗书。
“没有遗书?那这一年来,我们到底在找什么……”玛格丽特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杰瑞把她轻轻地揽在怀里,“亲爱的,你在找活下去的力量,这才是乔瑟夫最想看到的。”
半年之后,玛格丽特和杰瑞举行了婚礼。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03
这个故事的结论是什么?当然是找个聪明的丈夫和拥有一个肯等你一辈子的爱慕者是多么重要啦!
不过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玛格丽特本来和那个母亲一样准备和这个世界永别,但“找书”的过程给了她叫停情绪的机会。
没刹车的人生太可怕。一味沉浸在琢磨“怎么不上班还能有钱”的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刹车。
情绪和认知密切相关,当你认定一件事只能如此的时候,就有可能陷入某种不能自拔的情绪。
上班就是痛苦;世上没一个好男人;失恋是因为我不值得喜欢……
辛德尔·西格尔认为人们认识事物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事物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比如,我在上班。另一种观点是希望事物是怎样的,或者事物应该是怎样的。比如,我不想上班还想有钱。这种比较引起对事物观点的差异,又导致了新的两件事:第一,它们会自动地引发某种形式的消极感受。
第二、它们启动了特定的心理习惯模式,这种习惯的目标就是减少现在的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比如,玛格丽特为追随老公想寻死,她就不吃饭了;我们想要辞职但不能辞,只能不断地抱怨和焦虑。
如果不是富二代也没被包养,工作基本是躲不开的。你可以辞掉不喜欢的工作,你可以选择休息一段时间,但早晚还是要出来混的。
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或者直接选择有乐趣的工作当然好,自我实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投入地工作;不过做不到也没关系,干点别的小事分散一下注意力也不错。
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消除过度的消极情绪有几种方法:
第一,反驳消极思维。你好好想想,上班咋啦,不上班哪有那么多同事陪你聊天?!找个女朋友都费劲。我有个朋友辞职两个月就觉得无聊,又找了份新工作。
要经常质疑消极情绪,还有“不上班还有钱”这种引发消极情绪的坑人逻辑,必须把它们消灭在萌芽中,不工作谁给你饭吃?想明白就乖乖赚钱去。
第二,打破思维反刍。适当内省很好,但像祥林嫂一样把痛苦拿出来反复回味,只能让你更痛苦。有空干点正事呗,打圈麻将喝小酒,聊聊八卦抢红包~慢跑瑜伽很健康,至少我听说有好几个抑郁症病人坚持长跑结果病情都好转了。
第三,调整你对媒体信息的摄入。手机狂魔都注意了,“流血的新闻可以横行无忌”,负面新闻最吸引人眼球。整天看人家炫富也一样,好像钱都是从天上刮来的,看多了不是想去抢银行就是抑郁。
第四,应付周围的消极源。如果能改变环境就改变环境,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认知。跳槽还是辞职,努力还是认怂,总有一款适合你吧?
总之,不管高端人士如何完美,低端人士如何放荡,我们还是那个吃着二两干饭的普通人,上有老小有小,连任性寻死的权利都没有,还是老老实实给自己找个活下去的意义吧!
朋友说看完一线海景大房子她也打算努力赚钱了,嗯嗯,通常来说钱都是不错的意义。
作者 | 八段锦,心理科普作者+建筑师。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授权;欢迎点赞、留言、朋友圈转发,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