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思想是现代哲学思想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我是很久以前就读了尼采和他的弟子纪德和海德格尔的许多哲学著作,但对尼采的身世和他哲学思想的形成却知之甚少。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
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乖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这个天性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艰难,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后来他自己回忆说: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
1865年,尼采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少年尼采也随之到了莱比锡。当时的尼采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开始哲学沉思了。在莱比锡大学期间,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每日凌晨2点上床,6时起床,沉浸在这本书中,心中充满神经质的激动。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正孤立无助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濒于绝望,而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他觉得叔本华好像专门为他写了这本书一样。那时,尼采非常困惑:为何像叔本华那样的天才其伟大的著作为何只在书架的偏僻角落才找得到?叔本华成了青年尼采心中的偶像。
尼采被后人一直认为是叔本华哲学唯意志论的继承者,他从朗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奠定了其基本的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