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冬,是孤单的,是寂寥的,是荒凉的,是没有色彩的!”它不像春的嫩绿,夏的五彩,秋的金黄,冬天给我们的总是灰色朦胧,雾霭沉沉。但,这里的冬,却是那与众不同,金灿灿的腊梅,暖洋洋的日光,这里总让你,放下压力,忘却尘世,享受宁静,倾听心声。这就是闹市一隅的——碑林。
碑林,碑石林立,以碑为名,以碑扬名。坐落于城墙脚下的碑林,与闹市的喧嚣,截然不同。初入碑林是七月中旬,炽热的空气,喧闹的街市。“这里会有碑林博物馆?”汗流浃背的背着大大的书包,随着地图导航,终于七个大字映入眼帘“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碑林博物馆东门)
“不会是很小很小的博物馆吧?”暗自怀疑中,买票,进入。与外面喧闹的街市迥然不同,树木林荫,碑亭长芜,元、明、清各色建筑,古生古色,虽经历史长抚,但却依然显示曾经的辉煌。
林荫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或高谈论阔,或轻呢细语。随着人流,慢慢走向深处,原来别有一番风味。
“碑林”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别怀疑,你没有看错,就是少了一撇的“碑”林。
“这是,林则徐先生亲笔所写“碑林”二字”讲解小姐姐的声音,透过层层喧嚣,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
“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少些碑上的一撇呢”,查证之后,原来是中国自古讲究对称之美,却一撇的碑字,更能看出它的对称。通俗来说,好听点是异体字,不好听的就叫错别字吧,当然这样写碑,不是错别字,而是古今惯用写法。
(图:碑林博物馆前广场)
“你可能见过大海的波澜壮阔,见过高山的雄壮巍峨,但你有可能没见过《开成石经》的伟大与震撼”114块碑石,六十五万多字的碑石,赫然耸立在碑林的第一展厅。这是古人的智慧,古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我们灿烂文化的见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碑石,足以支撑起碑林的灿烂与价值。
继续追寻历史,探寻古人的足迹。
“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这难道不是书法的饕餮盛宴吗?一座座拓印着他们字迹的碑石,耸然挺立。岁月的洗礼,虽抹去了现实的繁华,但执着的留下了,让人感叹的话语和字迹。
驻足在碑前,品读碑石,那些字迹,那些故事,那些价值,让人弥足忘返。
(图:碑林博物馆三展厅前)
“这里有你不是知道的文化,更有你不知道的历史和价值。”
石刻艺术馆,陈毅先生的大字,让人耳目一新,清雅秀气,一如陈老的为人。
正门进入“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飒飒英姿的六匹骏马,栩栩如生,像在诉说着昔日征战的辉煌。
身高三米的石犀,李寿墓志三件套,李小海石棺,东汉画像石,所有的这些,都在昭示着封建等级制度下达官贵族的生活。
是历史,也是知识!
了解历史,品读历史,在碑林,你全部可以拥有!
(图:碑林博物馆太子殿下)
“古老的碑林,冰凉的碑石”那里真的有那么好吗?不会很冷清吧?
“放心,这里,还有皇桑陪你呢!碑林的网红猫——飒露皇”一只,可爱、淡定的碑林猫!
或许有人看到皇桑暖暖的午后,休闲小憩,或许有人看到皇桑在碑石中默默穿行。但皇桑,永远是皇桑,那淡定,默然的小眼神,暖化了,众人的心扉。
黄桑,碑林的宠儿,亦是游客的宠儿!
一天,匆匆而过,碑林的太多,让我流连忘返,不懂它的人,看不到它的价值,懂它的人,学不完它的历史,
它就在这里,就在这闹市一隅,守护着历史,守护着文化,传承着祖国最灿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