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主要围绕孔乙己的出场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孔乙己为偷书挨打做辩解;(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用之乎者也来搪塞;(3)孔乙己教“我”写“茴”字,“我”不耐烦;(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腿后爬到酒店喝酒。
(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的人。(穿长衫)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的人。(好喝懒做)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为傲但又______的人。(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的人。(偶有偷窃)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的人。(从不拖欠酒钱)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的人。(屡遭冷遇)
(3)根据上述已分析的孔乙己形象,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明确:(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但他“穿长衫”是因为他自视清高,自以为有地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2)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而“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染,好逸恶劳。(3)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4)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而“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5)孔乙己“从不拖欠酒钱”说明他质朴、忠厚。(6)孔乙己热心教“‘我’‘茴’字写法”表明他也有热心的一面,对于“我”的不屑又感到深深遗憾,这里既表现了他存在的某种热心、善良,又从教法上体现出了他的迂腐;而“屡遭冷遇”进一步表现出他的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2、分析社会环境,把握文本主旨
探究一:有人说,一个人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样子,孔乙己的形象让大家略觉可笑,同时又满满的都是同情,这是否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结合下列提示性问题,说说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问题提示:
(1)阅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你能从中看出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2)孔乙己在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刻不成为他人的笑料,你如何理解众人的“笑”?
(3)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最终却以悲剧收场,你如何看待他的悲剧?作者仅仅在文中写了孔乙己一个人的悲剧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1)作者在前三段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咸亨酒店。咸亨酒店是一个人群集中之地,反映着形形色色的人,但重要的是长衫和短衣的区别,昭示着这是一个阶级分层的封建社会。而“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也凸显出这个社会的薄凉。
(2)“笑”是贯穿文中始末的一个关键词,首先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的基调开始,孔乙己便已然注定是众人的笑料;果然,辩别盗窃,“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质疑他是读书人,“众人也都哄笑起来”;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他最后一次出现,也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然而,这个“笑”字在文中只是“轻松活泼”的假象,它是森然的,沉重的。“笑”里面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世态人情的薄凉。而也是从这“笑”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在其中的怒,对社会于苦人的薄凉的控诉。
(3)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写得一笔好字,能知道回字的四样写法,站在今天的立场,这绝非毫无本事之人。但他确也有自己的迂腐,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可以说,是封建文化教育造就了他的悲剧。但是他在文中,并不是唯一的悲剧,不难想象,在这个阶级分层的社会,每个笑别人的人都会成为被笑者,薄凉是社会的本色。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孔乙己只是这悲剧中的典型。
探究二:请你根据上述分析,简要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3、把握文本写作技法
这篇文章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事,说说以该角度叙事的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