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二时候在学校参加的一场英语演讲比赛,当时为了准备这场比赛,我真的是付出了许多努力。首先是准备演讲稿,将近熬了两个晚上,找了无数材料,先将其整理成大致的中文框架后,我又花了半天的时间把它翻译成英文。成稿出来以后拿给指导老师看,老师都直夸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当然我也特别满意于自己作品。
正式比赛当天,我对自己十分有信心,可就在我顺利地表达完前半部分的演说时,竟卡在了后半部分的一个单词上,场面极其尴尬,我看着本身满是赞赏之情洋溢在脸上的评委慢慢笑容不再,我就知道这次演说完蛋了,最后我还是想不起来后面的内容,只好以几句话草草地结束了我的演讲。
最后我连学校的初赛都没能通过,我特别伤心,觉得自己很委屈,然后发短信给我的指导老师哭诉:“老师,你也知道,为了这场比赛,我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怎么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到五分钟,老师就回了一条令我感触颇深的短信,“首先老师肯定你的努力,但我不得不说你的努力没有努力到点上。你只把你的努力方向定在了演讲内容上,可忽略了口语以及表达上,要知道这在演讲中听众是不会过多在意你的内容,而是你在表达过程中带给人的感觉。所以你的努力属于无效的努力,也是低质量的努力。”
无效的努力,低质量的努力。我慢慢变得冷静下来,觉得老师分析得的确很多。自从报名演讲比赛以后,我就把侧重点放在了内容的准备上,结果只留了大概一天的时间练习演讲稿,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也属意料之中的事。
有了这次“血”的教训,以及老师的“犀利且又精准”的评价后,我对努力也有了更全新、更高层次的认知!我觉得这世上的所有的努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 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
很多人为了补偿平常学习上的偷懒,到周末时就带着好几本书到图书馆自习,然后顺手带上自己的手机,最后你也许可以看到他们到了快闭馆的时间才从里面出来,也许你会说:“他们真的好努力哦”;我有一个舍友,为了减肥,每周至少去三次健身房(真的很赞哦,要知道很多人办完健身卡后几乎都不去健身房的。),每次都至少健身三个小时才回来。我们宿舍的人都特别钦佩与她的毅力,可一个学期下来,体重竟然飙升了五斤!在我们吃惊的神情下,舍友说了实话。其实她每次在健身房锻炼三个小时,其中有两个半小时都在跟别人散扯、洗澡(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劲呢…)。
我特别喜欢罗胖说的一句话——“他们只是给人留下一个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实他们在玩手机。一切只不过都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二、 容易自我感动的努力
你说说你看起来努力就算了,还真得被自己这种努力的背影给感动到了。
我有一个学长,英语四级考了六次,一直到去年毕业还是没有过。还好他去读研究生了,为此我还调侃他过:“学长,你读研究生是不是还为了考四级啊…”学长脾气也好,就苦笑道:“唉,以前每当到考四级的前一个星期,我天天早上六点钟起来,每天都至少背50个单词,也刷了很多套试卷。那时候是大学中最用功的阶段,每次都觉得自己肯定能成功,但还是没什么卵用。”
这种努力很感动吗?我并不觉得。你每天六点起来背单词,那怎么不看看始终坚持五点起床背单词的人;每天背50个单词,那你怎么不想想俞敏洪当年大学四年坚持每天背200个单词的毅力。所以你的努力,没什么好感动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你容易被自己一次次地感动,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拼尽全力!
三、不问结果的努力
看了很多鸡汤类文章的我们,会经常对自己说:“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结果真的不重要吗?这句话我现在看着就来气。结果不重要那我就辛辛苦苦准备的演讲比赛就能直接大获全胜了;结果不重要我那个学长直接选择裸考四级不就得了!
不否认你的确是努力了,但结果不是别人想要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说了这么多,貌似我们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努力了。是这样吗?不是的。其实归结这三种无效努力的类型,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它们之间的通性——做事缺乏思考以及自律。
首先,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把整件事情的框架搞清楚,为什么要做它?这件事的重点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这叫思考。如果两年前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断不会花大量时间准备演讲稿上。
光是思考还是不行的,你的行动跟不上去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事没有效率,看着书老是想拿起手机刷个朋友圈、逛个空间;背单词时老想着跟其他人聊天。李笑来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反复强调过一句话:“请记住,自律会给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时间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着足够的自律能力。”在做一件事情时,要绝对的心无旁骛,以最高的效率去完成任务,这就叫自律。可以说没有自律的人生终究完成不了什么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