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六道轮回就是对当下潜意识(本能)受到外界刺激条件反射产生的情绪状态(业障)进行的比喻。 只是人们总在这些状态之中而不自知,除非自性(意识)觉醒,进而知晓当下自己的状态。 ...

其实六道轮回就是对当下潜意识(本能)受到外界刺激条件反射产生的情绪状态(业障)进行的比喻。 只是人们总在这些状态之中而不自知,除非自性(意识)觉醒,进而知晓当下自己的状态。 ...
群体潜意识封印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封印意识。
关注(控制注意力)当下的自己,因为整个宇宙都集中在自己一点,过去与未来也仅仅是当下一点。 控制注意力,就像控制手脚一样。
出世出家是为了逃避还是求归一? 既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那又何必非要分个彼此。
意识(精神,注意力)为身体服务,还是身体为意识(精神,注意力)服务?
享受自己与世界者获得幸福。 对抗自己与世界者获得痛苦。 修炼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学会如何享受生命。
"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呀,花呀。" 幸福就在心里,而我们却视而不见,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幸福,于是焦急的向外寻找,可到头来却是徒劳。 幸福者传播幸福,痛苦者...
把注意力100%投射到某个对象。忘我,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境。 把注意力100%收回来完全没有注意对象。忘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境。 第一种下意识经常虽然可以经验到,但是很难主...
无所住而生其心,收回并放松注意力,直到没有任何注意对象那注意力本身也消融了,圆满境界就自然显现了。寻道无门,不寻自得。
易经中所有的阳爻都是于己保持念念不忘生生不息的精神,所有阴爻都是对人应事保持顺应万物的态度。 规则一:每一个个体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是小宇宙。小宇宙之间有相对强弱,小宇宙比大...
圣人用心(注意力)如镜,来不迎,去不留。 知万物万事(个体)即世界宇宙(整体)。 知自己也是世界宇宙。 知不与世界(整体)徒劳较劲即不与万物万事(个体)徒劳较劲。 知自己与万...
是什么?答案是当下某种事实。 为什么?答案往往是人的某种主观想法。
所谓营销就是对客观事实进行包装,反复刺激营销对象本能的趋利避害反应,诱导对方给与这种事实贴上对自己有利或有害的标签,产生相关情绪,以控制其后续行动。 生活中强迫往往不能达到预...
1.目前人最大的偏见就是过于依赖认知(认代表信息收集能力,知即知识与过往经验代表信息处理能力)指导行为,但因为认知先天受制于人的有限性与主观性,因此最终导致的体验可能很难有一...
趋利避害的本能即欲望的内核,不自觉把一切事物撕裂为有利的或者有害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安全的不安全的。然而撕裂世界的同时也在撕裂自我。 无用之用,在于有意识放弃撕裂这个世界的...
心~注意力 念~当下的注意力 息~自己的注意力 患~不断投射的注意力(有去无回)
注意力只有动静,何谈有无得失。于外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被照亮,哪里就生动起来。于内却总是在的。 孩童不贪有无得失,眼中世界就像乐园,事物都像玩具,人生只是游戏。 成人贪恋有无...
佛陀可从来没有说要戒什么,把戒理解成舍还差不多,舍即不追寻,回头是岸的意思。 佛法是拿来解放人的,而宗教是拿来奴役人的,一个戒字想必可以捆绑住不少不明真相的信徒吧。
发泄负面情绪(情绪腹泻)跟拉肚子一样都是正常的反应。 拉肚子是由于无法消化某种食物,负面情绪是由于无法解决某种问题。 可是人生之中总有一些问题当下无法解决(即某种欲望无法实现...